隨著國民健康飲食意識的提升,堅果炒貨類食品已不僅是休閑零食的代表,更逐步成為日常營養攝入的重要來源。為規范市場秩序、提升產品品質,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期對堅果行業多項標準進行調整優化,其中《熟制與生干葵花籽和仁》(QB/T 8019-2024)、《熟制與生干核桃和仁》(QB/T 8018-2024)、《熟制松籽和仁》(QB/T 8015-2024)三項重要標準將于2025年4月1日起正式實施。此次標準升級不僅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更通過量化指標構建了一道從原料到終端的"質量防火墻"。
一、標準升級:從"經驗判斷"到"精準管控"
新標準體系最顯著的變化,是將傳統依賴人工經驗的質量判斷轉化為可量化的科學指標。以核桃標準為例,新標準將產品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個等級,其中特級核桃的出仁率需≥48%,空癟粒占比≤2.0%,壞仁粒占比≤2.5%。這意味著每100克核桃中,有效可食用部分較舊標準增加5-8克,且通過三重檢測(蟲蝕、霉變、哈喇味)確保品質穩定性。
在松籽標準中,新增的"開口果占比"檢測要求精確到小數點后一位。通過四分法取樣計算,既保證檢測效率又避免主觀誤差。
二、技術革新:倒逼產業鏈升級
葵花籽標準首次明確油炸類水分含量需≤5g/100g,標準升級對生產工藝提出更高要求。
在包裝標識方面,新標準要求預包裝產品必須標注"熟制工藝類型"(如烘炒/油炸),并對凈含量檢測規則進行細化。
三、消費端紅利:選購有了"導航儀"
對消費者而言,新標準提供了清晰的質量辨識依據。購買核桃時,特級品需滿足出仁率≥48%、壞仁率≤2.5%;選購松籽則可關注開口果占比這一新指標。
值得注意的是,標準特別強化安全指標與GB 1930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銜接,對黃曲霉毒素、重金屬等有害物質的檢測方法進行統一規范。這意味著即使是散裝堅果,也將面臨更嚴格的質量追溯要求。
四、行業展望:標準化引領高質量發展
隨著4月1日新標準的實施,標志著我國堅果行業從"規模擴張"向"品質深耕"轉型,消費者也將享受到更透明、更安全的堅果消費體驗,而行業也將迎來"良幣驅逐劣幣"的健康發展新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