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預制菜產業在中國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為確保食品安全、提升產品質量、規范市場秩序,國家相關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完善預制菜的相關標準體系。
首先是國家標準的建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已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制菜》納入2024年的立項計劃,并組建了專項工作組推進這項工作的落實,這標志著預制菜在食品安全方面即將擁有國家級別的指導方針。
此外,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正著手制定《預制菜術語與分類》國家標準,旨在明確預制菜的概念和分類,為行業提供統一的語言和技術規范。
同時,地方層面也積極響應,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地發布了多項地方標準,如江西省、咸陽市、大連市等地制定《預制菜冷鏈運輸配送管理規范》《預制菜配送技術規范》《海鮮預制菜產業園區建設指南》等,這些地方性標準有助于促進當地預制菜產業的健康發展和服務質量的提高。
并且,工業和信息化部也在“十四五”期間制定了《方便菜肴》等6項預制菜相關的行業標準計劃,涵蓋了方便菜肴等領域,以推動行業的規范化發展。
而社會團體如中國飯店協會等則通過發布團體標準,例如《預制菜產品分類及評價》和特定菜品的標準,為預制菜品質分級和生產質量管理提供了具體的指引。
這些努力共同構成了一個多層次、全方位的標準體系,不僅有利于保障消費者的健康權益,也為預制菜產業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各項標準的逐步實施和完善,預制菜市場將更加有序、透明,消費者也能享受到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