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追溯性體系規范蜜蜂產品加工與生產
8月1日,《蜜蜂產品生產管理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國家標準正式實施,這是繼《蜂蜜》國家標準出臺后又一個關乎蜂產品質量安全的國家標準。業內人士認為,該標準的制定填補了蜂產品原料生產管理標準的空白,首次將標準化管理體系納入養蜂領域,對于規范蜜蜂產品加工生產、保障消費者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過程控制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如果說《蜂蜜》等產品標準是從結果角度來保障產品質量安全的話,《規范》則是規范過程管理,是從源頭上確保蜜蜂產品質量安全的根本措施。養蜂基地是蜂產品生產的“第一車間”,因此,確保蜂產品質量,必須從首道工序開始抓起,《規范》就是一個從源頭出發,明確規定養蜂生產管理全過程的規范性文件。《規范》能在今年8月1日先于其他蜂產品標準出臺,體現了國家對從根本上保障蜂產品質量安全的高度重視。
中國蜂產品協會蜂王漿專委會秘書長陳明虎表示,蜜蜂產品生產加工是一個“從土地到餐桌”的復雜過程,受自然環境條件影響很大,它的生產車間不僅僅在廠房,更涉及田間地頭、養蜂場及運輸等原料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影響蜜蜂產品質量安全的因素涉及到環境、設施、藥具等等。《規范》涉及了所有蜂產品的原料生產環節,對養蜂生產的組織化管理、人員能力和培訓、設施和機具、工作環境、生產過程、記錄和檔案管理、標識和可追溯性,以及蜜蜂產品的包裝、貯存、運輸和交付,都做出了明確規定。
可追溯性體系值得關注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該標準所確立的可追溯性體系,即要求生產管理全過程都要有真實、清晰、易于識別和檢索的記錄,并確保3年內記錄的可追溯性,以使潛在不安全蜜蜂產品能夠處置或召回,確保能夠從交付的蜜蜂產品追溯到蜂產品生產源頭。
業內人士認為,類似以上這樣的具體規定,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蜜蜂產品的質量和安全,《規范》的出臺體現了國家在蜂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方面標本兼治的思想,是全面質量管理理念的具體體現。
消費者是直接受益者
據了解,牽頭制定這一國家標準的單位是南京老山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規范》與《蜂蜜》、《蜂王漿》等三個國家標準都是老山藥業2004年通過競標被國家科技部、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共同確定的“國家重要技術標準研究(蜂業)試點企業”項目。中國蜂產品協會蜂王漿專委會主任、南京老山藥業董事長管春華表示,這一國標的出臺,將有利于規范市場競爭、凈化市場環境,有助于整個蜂業健康發展。
中國蜂產品協會會長高茂林告訴記者,該標準的制定填補了蜂產品原料生產管理標準的空白,并首次將標準化管理體系納入養蜂領域,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
第一,這一標準化建設成果將會從整體上改善中國蜂業粗放經營、質量不穩定、價格低廉、持續經營乏力等狀況,對提高養蜂技術水平、穩定提高產品質量、提高市場競爭力,帶動農民增收、農業增效,以標準化推動蜂業現代化、產業化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二,也將規范市場競爭行為,凈化市場環境,推動出口貿易,有助于整個蜂業健康發展。
第三,受益最大、最直接的還是廣大消費者。《規范》從源頭確保蜂產品質量安全,有利于蜂產品整體質量水平的提高,市場上純凈安全的蜜蜂產品將會增多,消費者的健康安全將會得到進一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