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受全國食品安全管理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313)、全國乳制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433和全國食品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食品通用檢測技術分技術委員會(SAC/TC64/SC8)的委托,吉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長春主持召開了嬰幼兒乳粉中膽堿的測定等7項國家標準(送審稿)審查會。
會上,標準審查委員會聽取了標準編制組國家標準送審報告和征求意見稿反饋意見的處理意見匯報,查看了送審資料,并對標準送審稿中重要內容的編制依據和成熟度進行了認真審查,經充分討論和協商,專家一致認為這7項標準的編制工作符合國家標準編制程序,提供的審查資料齊全、內容翔實,試驗驗證數據準確,送審稿達到了科學性、先進性、協調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并在諸多方面具有重要創新。
據了解,在整個食品標準體系中,檢測技術方法標準是十分重要的一環,是衡量食品質量安全的準繩和量尺,是監管食品質量、食品安全的技術依托,這把尺子的精密性、準確度如何,對食品質量水平和安全性影響巨大。
據專家介紹,這7項標準項目主要涉及嬰幼兒乳粉、燕窩等食品主要營養成分測定、植物源性食品農殘含量測定、植物毒素含量測定、動物源性食品藥殘含量測定等食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檢測方法國家標準的研究制定,具有技術含量高、采標率高、覆蓋范圍廣等特點,部分標準技術指標達到甚至超過國際標準,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這些標準的發布和實施將為提高我國食品檢測效率,及時應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利益,保護消費者身體健康,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同時,也將促進食品工業技術進步,為我國農產品、食品生產企業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提升出口產品質量,提高產品國內外市場競爭力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同時,這7項國家標準的制定也對完善我國的食品檢測標準體系具有積極意義。不僅填補了國內食品質量安全檢測方法標準空白,而且部分標準技術指標達到甚至高于國際標準,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將對提高我國食品檢測效率,及時應對食品安全突發事件,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利益,保護消費者身體健康,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同時,也將促進食品工業技術進步,為我國農產品、食品生產企業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提高出口產品質量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相關鏈接
《嬰幼兒乳粉中膽堿的測定-離子色譜法》《食品中膽堿的檢測-液相色譜法》《燕窩及其制品中唾液酸含量的測定-液相色譜法》《大豆和花生中稀禾定的測定液相色譜/液相色譜-質譜/質譜法》《糧食、水果中戊唑醇殘留量的測定—氣相色譜-質譜法》《動物源性食品中慶大霉素、鏈霉素的測定液相色譜柱后衍生熒光法》《豆類食品中胰蛋白酶抑制劑活性的測定》7項國家標準項目2007年列入了國家標準制修訂項目計劃。
根據國家計劃,這7項標準的起草制定工作由國家農業深加工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暨吉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承擔。
項目承擔單位經過充分的調研、試驗論證等前期工作,起草并形成了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在相關歸口的國家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分技術委員會的支持下,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廣泛的征求意見,完成了這7項國家標準送審稿。
審查會后,編制組將依據審查會專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作進一步修改后形成報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