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全國白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濃香型白酒分技術委員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一次委員大會在五糧液集團召開。全國媒體及白酒行業的目光再次聚焦到萬里長江第一城。
來自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四川技術監督局、宜賓市政府等領導,及五糧液集團、劍南春集團的領導出席會議。
我國的白酒有幾千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優秀而寶貴的民族遺產。改革開放后,白酒工業得到飛速發展,尤其是濃香型白酒,在龍頭企業五糧液的帶領下,成為中國白酒中發展最快、最大的酒種。目前,濃香型白酒成為我國數量最多、市場占有率最大的白酒主體酒種。2007年,全國白酒產量達到493.95萬升,其中70%以上都是濃香型白酒。在出口方面,濃香型白酒更是獨領風騷,僅五糧液集團一家的出口量就占到了白酒行業的95%。
此次全國白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第一屆濃香型白酒分技術委員的成立,是國標委制訂的"標準以企業為主導,面向國際競爭"宗旨的結果,反映了國家標準委對濃香型白酒產業的重視,是濃香型白酒行業發展面臨的契機。
當前,國家高度重視食品質量安全,人民群眾對食品質量和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國際貿易中的技術壁壘也對食品安全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濃香型白酒行業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經濟全球化極大的加劇了國際間的產業競爭,技術標準作為產業競爭的重要手段,是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制高點。
正如四川省技術監督局局長雷動楚發表講話時說到"掌握了標準,就擁有了世界"。全國白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濃香型白酒分技術委員會的成立,構建了高層次的統籌指導、合作協調的平臺,標志著我國白酒技術標準化的加快進行,將對我國白酒行業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作為濃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和濃香型白酒標準的制定者,五糧液擁有640年的明初古窖,古窖泥中的數百種微生物種群參與發酵釀造而成的酒液,窖香濃郁,綿甜醇厚,香味諧調,尾凈爽口,將濃香型白酒的風格特征發揮到了極致。而且,五糧液在繼承傳統白酒釀造工藝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創新,做到"該傳統的一定要傳統","該創新的一定要創新"。從分層起糟、續糟、蒸酒到黃泥封窖,從量質摘酒到按質并壇,全部秉承傳統工藝,由人工操作完成;而對于原料配比、精確勾兌等工藝,則大膽采用計算機技術,完成原來憑感官到現在量化各項指標的轉變,從根本上保證了五糧液酒的口感和質量。同時,五糧液堅決貫徹"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為消費者而生而長"的質量觀,始終堅持從原材料起進行全程的監控,同時耗費巨資引進世界先進的設備儀器,對每一批產品進行檢測,每一瓶五糧液產品都要經歷36道"防線",72個專檢點的考驗,以切實的行動向消費者做出質量承諾。五糧液承擔起作為濃香型白酒的企業責任,在國標委公布擬籌建全國白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的通知后,經過一年的積極落實籌建工作,為制定濃香型白酒標準化奠定了基礎,不斷推動著濃香型白酒的發展。
全國白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第一屆濃香型白酒分技術委員會由25名委員組成,五糧液集團董事長王國春任主任委員,五糧液股份公司總經理陳林任秘書長,秘書處承擔單位為四川省宜賓五糧液集團公司,主要負責濃香型白酒領域的國家標準制度修訂工作。濃香型白酒分技術委員將圍繞食品質量安全、產品質量、技術安全、環境友好、公益規范、健康綠色等目標系統開展濃香型白酒標準研究制定,使產品質量和生產過程更加滿足國家政策和消費者的要求,規范產業行為,促進白酒行業健康快速發展;同時,通過這個平臺,提高濃香型白酒標準化水平,加快我國白酒標準國際化進程,促進中國白酒走向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