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儀器選型的合理性有兩方面內容:第一.合法性;第二,經濟性。計量工作必須以《計量法》為法律依據,各單位在計量儀器選型時,都必須符臺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的要求,經濟性以合法性為前提,只有在合法性的基礎上才能談到經濟性,兩者具有一定的聯系。在選擇計量儀器時,準確度過低,經濟費用雖會下降,但計量儀器的準確度達不到要求;準確度過高,將使成本費用增加,因此,計量儀器選型要考慮適當的準確度,同時還應考慮最佳的功價比——功能與成本費用之比,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選購時需要考慮的幾個因素:
操作因素:儀器的操作使用是否簡單方便是相當重要的,簡單方便意昧著省時省力;
維護因素:選擇儀器要考慮維護保養條件是否方便,工作過程是否安全可靠,儀器易損的程度等;
量值傳遞因素:所選儀器的檢定方法是否簡單,本地檢定機構能否開展量傳,外送檢定的方便與否等方面;
環境要求因素:由于環境對測量結果的準確度有影響,因此要考慮本單位的環境條件是否能滿足所購儀器對環境的要求;
使用頻次因素:在測量工作中,有時被測件批量大,測量項目少而數據重復次數多(考慮所購設備品質要好);有時則被測件批量小,測量項目多而重復頻次又低(考慮功能要多一點,其他崗位是否能兼用);
供給因素:儀器選型時,外購儀器必須要考慮貨源、產地、時間等問題;
以上建議僅供參考,若有具體問題可咨詢當地計量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