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潘立酮”原來就是“嗎叮林”,“布洛芬緩釋膠囊”就是“芬必得”。從10月1日起,細心的市民發現,藥店內藥品的包裝有點不同了。過去他們熟悉的“芬必得”等藥名,在包裝上字體都大大縮小,而一長串復雜的化學名(即通用名)卻非常突出。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藥品說明書和標簽管理規定第24號令》從10月1日起實施。其中規定,藥品商品名不得大于通用名的1/2。記者從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了解到,目前我省生產的一千四百多種藥品都需要改換包裝。
昨日,記者在福州幾家藥店看到,已經有部分藥品更換了包裝。在華林路的永惠藥店,“嗎叮林”的新舊包裝一起擺放在柜臺里。新版的“嗎叮林”字體變得很小,而化學名“多潘立酮”字體則大得多。“芬必得”的新包裝上,通用名“布洛芬緩釋膠囊”字體也比“芬必得”大出許多。福州回春國藥商店店長告訴記者,目前,回春大藥房架上的藥品使用新包裝的達到了10%以上。對于生產日期在今年10月1日以后、沒換新包裝的藥品,藥店是不會再進貨的。
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相關負責人稱,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規定,今年10月1日后,所有的藥企生產藥品時必須使用新包裝,但之前上市的仍可沿用舊包裝。
市民對藥品換裝有何看法?記者采訪了幾位前來買藥的患者。陳依伯表示,并不知道藥品換新裝這件事。他說,平時感冒就買點“白加黑”、“泰諾”,這些名字通俗好記。要是把這些字改小了,恐怕買藥不好找。但年輕一點的市民則表示,以前以為不同品牌的藥品成分不同,現在通用名突出了,藥品的透明度增加了,不會再被五花八門的商品名“忽悠”了,換包裝后,若能把藥價降下來就好了。
相關負責人稱,新規定要求企業弱化藥品的商品名,強調通用名,是為了增加藥品透明度,對老百姓來說是一件好事。消費者選購藥品時,可以選擇質量符合要求、價格又適當的,解決“一藥多名”的現象,也可能降低藥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