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多家媒體曝光了國內部分蜂產品企業在生產制作過程中以次充好、添加劣質果糖等行為,引起國內消費者廣泛關注。中國養蜂學會副理事長張大隆說,當前蜂產品行業的種種亂象暴露了現有國家標準的不足,為此,國家標準委員會等已牽頭開展修訂蜂蜜標準的工作。
據了解,蜂蜜的國家標準最初發布于2002年,2006年曾進行過一次修訂,修訂后的標準由推薦性改為部分條文強制性,對不同品種的蜂蜜提出了不同的蔗糖含量要求,同時也增加了蜂蜜的真實性要求,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并沒有得到徹底遵守和執行。有的不法企業甚至鉆標準的漏洞,“按照標準來造假”。
作為專家參與最新國標修訂工作的張大隆介紹,此次蜂蜜國標的調整將圍繞著如何更好打假來展開。一方面要提高檢測技術水平,通過檢測蜂蜜中的果糖含量和蔗糖含量,判斷蜂蜜生產過程中是否有違規添加;另一方面,不少專家和正規廠商也主張,今后要將蜂蜜的原料和成品區分開來,“只要加工過程中采用了一定工藝,就不能把產品簡單命名為蜂蜜,而要在外包裝上醒目標出諸如‘脫水蜜’‘加工蜜’等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