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假珍珠粉毀了行業
“珍珠之父”沈志榮呼吁盡快出臺珍珠粉質量標準和檢測鑒別方法
□ 方杰平 本報記者 曹吉根
珍珠粉作為一個小產品,從來沒有像最近這樣備受關注。媒體的曝光,把這個行業多年來存在的詬病——良莠不分的情況、魚目混珠的現狀暴露在世人面前,整個行業面臨著巨大的信任危機。對此,歐詩漫集團董事長、中國淡水珍珠養殖的創始人沈志榮深感痛心,同時他指出,科學嚴格的標準是珍珠粉行業健康發展的基石。正是標準化工作的滯后,市場規范缺少技術手段,導致行業內出現造假現象。他呼吁,為徹底制止珍珠粉造假亂象,恢復市場信任,要盡快出臺科學有效的珍珠粉質量標準和檢測鑒別方法。
沈志榮在業內有著“珍珠之父”稱號,是我國淡水珍珠養殖創始人之一,早在1967年就成功繁育出第一代人工淡水養殖珍珠。1969至1975年,他歷時6年完成了三角帆蚌人工繁殖技術研究,徹底解決了淡水珍珠養殖母體培育的瓶頸問題,為中國淡水珍珠規模化大面積養殖奠定了基礎。1986年完成了“三角帆蚌病毒性蚌瘟病防治技術”研究,為人工淡水養殖珍珠病毒防治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由他一手創辦的歐詩漫集團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便陸續投入上億元資金,在國內率先按照GMP標準實施珍珠深加工技術改造項目,通過產學研合作模式,開發了歐詩漫珍珠系列化妝品、醫藥保健品、珠寶首飾品等。
作為行業內龍頭企業的領頭人,沈志榮一直十分關注整個行業的發展,并積極為珍珠產業相關標準的起草做工作。沈志榮說,目前,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珍珠出產國,但是珍珠相關產品的質量水平卻處于相對落后的位置,導致整個珍珠產業的附加值不高,與老大的地位極不相稱。以珍珠粉為例,產品質量標準目前還是空白,在目前國內市場還不規范的情況下,給了不法商人可乘之機,他們渾水摸魚、以次充好,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也給誠信經營企業造成了巨大的生存壓力。
沈志榮說,每次外出旅游,看到攤點上那些標著幾塊錢一包的劣質假冒珍珠粉,他都會有一種十分痛心的感覺。這次假冒珍珠粉事件曝光后,消費者的信心也降到了最低點。據歐詩漫市場部門從各地收集的消費者反饋看,有超過80%的消費者不信任企業自己的解釋,要求出具權威機構的鑒定報告證明。但沒有標準,誰也沒有辦法滿足消費者的這個合理要求。
據沈志榮介紹,目前整個珍珠粉行業,規模不是很大,珍珠原粉年產值在10億元左右,但是由于中國傳統醫學對珍珠的養生保健和藥用價值十分重視,不少中成藥和化妝品,如護目類、降壓類和安神類產品都會使用珍珠粉配方,下游產業的產值在百億元以上,所以影響面是十分廣泛的。如果沒有科學的質量標準和檢測方法,下游廠家在采購原料時也無法鑒別真假,其中的隱患就更大了。
“珍珠產業必須重視標準,不能良莠不齊地發展。對我們這樣一家鐘情珍珠一生的企業來說,付出再多的成本和精力也會在所不辭。”沈志榮表示,歐詩漫集團將積極參與,與國內相關企業一道配合國家有關部門做好相關珍珠產業技術標準工作。《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