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枝桿菌消毒試驗評價要求
標準解讀
一、標準制修訂的背景
分枝桿菌有特殊的細胞壁結構,對多數理化因子的抵抗力強于普通細菌繁殖體,低效消毒劑往往不能將其有效殺滅。因此能否殺滅分枝桿菌是區分中效消毒劑和低效消毒劑的關鍵點?茖W有效的消毒策略對預防結核分枝桿菌的傳播至關重要,消毒劑對分枝桿菌的殺滅效果可以通過體外實驗來證明?紤]到菌株抗力代表性、致病性、試驗可操作性等因素,WS/T 327 2011《消毒劑殺滅分枝桿菌實驗評價要求》最終選擇龜分枝桿菌膿腫亞種[CMCC(B)93326 (ATCC 19977)]作為試驗菌株,選擇分枝桿菌干燥培養基、改良羅氏培養基、蘇通綜合培養基作為試驗用培養基,并依此制定試驗步驟及評價規定。
本標準修訂后,作為分枝桿菌消毒試驗評價要求推薦性國家標準,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辦法》、《消毒產品衛生安全評價規定》等配套,編寫格式依據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給出的規則編寫。技術指標和檢驗方法與《消毒產品衛生安全評價技術要求》(WS 628)、《消毒試驗用微生物要求》(WS/T 683)、《消毒產品檢測方法》(WS/T 10009)等標準、規范的規定相符,在消毒應用范圍和消毒方法上與《內鏡消毒效果評價方法》(GB/T 38497)等標準、規范的規定相符。標準編制遵循“先進性、實用性、統一性、規范性”的原則,根據當前我國對消毒產品相關法律法規、衛生標準、規范和法規性文件的要求,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制定本標準。
二、標準發布的重要意義
《消毒劑殺滅分枝桿菌實驗評價要求》(WS/T 327 2011)已頒布十余年,本次為首次修訂。WS/T 327 2011實施以來,對規范用于殺滅分枝桿菌消毒劑的生產、檢測、評價和監督以及保證產品衛生質量均發揮了重要作用,為防控分枝桿菌感染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2022年7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受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委托,啟動了消毒產品類標準的實施效果跟蹤評價項目,采用文獻追蹤結合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消毒劑殺滅分枝桿菌相關資料進行了收集,查閱和整理國內外已經發表的相關文獻及標準,調查了標準發布后的執行情況、實施情況、使用情況及主要技術內容的貫徹實施等。調查發現,消毒劑生產單位、消毒劑使用單位(醫療機構為主)、疾控、監督機構及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本標準均有較強的使用需求和宣貫需求。此外,隨著消毒劑種類和消毒器械的不斷創新改革,新試驗菌株的涌現及新培養基配方的出現,現行標準的技術要求和使用方法已不能充分滿足需求。現行標準的使用方法和適用范圍已不能充分滿足使用需求。為了進一步規范分枝桿菌消毒產品的生產、經營、使用和管理,本標準的修訂和實施是十分必要的和可行的。
三、重要指標的制定依據
1、標準名稱和范圍的修訂
根據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的審查意見,結合當前我國消毒產品的發展趨勢,特別是近年來新型消毒器械的不斷研發,對其作用原理、毒理學安全性、消毒效果和現場應用等研究已日漸成熟,因此將標準名稱修改為《分枝桿菌消毒效果評價方法》,標準名稱涵蓋消毒劑和消毒器械,適用于各種消毒劑及產生化學消毒因子的消毒器械對分枝桿菌的消毒效果的評價。標準內容分枝桿菌消毒效果評價的基本要求、評價方法和結果判定。
2、術語和定義
根據標準新增消毒器械殺滅分枝桿菌相關技術要求、應用范圍和使用方法等內容的需要,術語和定義新增加了“物體表面模擬現場消毒試驗”。本文件中的模擬現場試驗不是在實驗室控制條件下模擬實際消毒場景,而是選擇風險可控的密閉空間,使用分枝桿菌染菌載體進行物體表面分枝桿菌模擬消毒試驗,適用于評價消毒劑氣溶膠和產生化學消毒因子的消毒器械對分枝桿菌的消毒效果。目前市面上已出現多種產生或利用化學因子的消毒器械,與傳統使用消毒劑噴灑、擦拭不同,可以通過超聲霧化、汽化、閃蒸、干霧、彌霧等技術完成對無人條件下密閉環境中的物體表面消毒。
3、增加了“4基本要求”
考慮到分枝桿菌對多數理化因子的抵抗力強于普通細菌繁殖體,根據《實驗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準則》(WS 233),增加了4.1實驗室要求,強調了1.分枝桿菌消毒實驗室應符合GB 19489中生物安全Ⅱ級(BSL-2)及以上要求,采取封閉式布局,便于清潔、消毒。2.分枝桿菌消毒試驗應在獨立房間內進行,試驗產生的廢物應使用壓力蒸汽滅菌器處理或按感染性醫療廢物進行無害化處理,使用壓力蒸汽滅菌器滅菌時排氣口處應有防止病原微生物排入環境的措施。針對不同消毒劑和消毒器械,根據《消毒產品檢測方法》(WS/T 10009)、《內鏡消毒效果評價方法》(GB/T 38497),增加了4.2試驗要求,具體可分為4.2.1實驗室試驗和4.2.2模擬現場試驗,完善了針對可稀釋的化學消毒劑、黏稠的消毒劑、沖洗用消毒劑和原液使用的消毒劑、產生化學消毒因子的消毒器械的評價方法。針對模擬現場試驗,增加了4.2.2.1物體表面模擬現場消毒試驗和4.2.2.2內鏡模擬現場消毒試驗,分別用于驗證消毒劑、產生化學消毒因子的消毒器械對人工污染于載體表面分枝桿菌的消毒效果,及用于驗證消毒劑和清洗消毒機對人工污染于模擬內鏡內壁分枝桿菌的消毒效果。并在5.2.2.1載體中增加了“聚四氟乙烯”載體相關內容。
4、修改了“5評價方法”的內容
根據《消毒試驗用微生物要求》(WS/T 683)相關內容,分枝桿菌消毒試驗的試驗菌株有龜分枝桿菌膿腫亞種 CMCC(B)93326或ATCC 19977、鳥分枝桿菌ATCC 15769、地分枝桿菌ATCC 15755三種試驗菌株。其中鳥分枝桿菌ATCC 15769、地分枝桿菌ATCC 15755與原“龜分枝桿菌膿腫亞種 CMCC(B)93326或ATCC 19977”相比,對各種理化因子有更強的抵抗力,能更好地檢驗消毒效果,但培養時間長達21天,且缺乏足夠的試驗數據支撐,因此并未納入。根據實驗室驗證,將5.1.2培養基中“分枝桿菌干燥培養基”修改為“商品化分枝桿菌培養基”,增加要求“按產品說明書儲存并在有效期內使用”。根據《消毒產品檢測方法》(WS/T 10009)的5.1.2.2.2,增加了5.1.3.4.2有機干擾物的詳細說明:“用于經過清洗或較清潔的消毒對象的消毒劑懸液定量殺菌試驗使用0.3%BSA;用于不經過清洗或較臟的消毒對象的消毒劑懸液定量殺菌試驗使用3.0%BSA。”5.1.3.4.3:“載體浸泡定量殺菌試驗使用TSB。”在5.1.4.2恒溫水浴箱后增加了“恒溫金屬浴”,干式恒溫金屬浴采用微電腦控制,利用金屬做為導熱介質,具有使用方便、精度高、體積小等特點,可以代替傳統的水浴裝置,已廣泛應用于各種生物醫學試驗中。
5、增加了“5.3試驗方法”下的模擬現場消毒試驗
為進一步完善對消毒產品殺滅分枝桿菌的試驗評價方法,根據《消毒產品檢測方法》(WS/T 10009),將原“6.2.2載體定量殺菌實驗”修改為“5.3.2.2載體浸泡定量殺滅試驗”并增加了“5.3.2.3物體表面模擬現場消毒試驗”,完善了驗證消毒劑、產生化學消毒因子的消毒器械對人工污染于載體表面分枝桿菌的消毒效果。增加了“5.3.2.4內鏡模擬現場消毒試驗 用于內鏡消毒的消毒劑和清洗消毒機,應進行內鏡模擬現場消毒試驗,按照GB/T 38497進行。”
6、修改了“6結果判定”的內容
針對新增的物體表面模擬現場消毒試驗,相應增加了結果判定“用物體表面模擬現場消毒試驗評價殺菌效果時,在產品規定使用濃度與最短作用時間時,各次試驗的所有樣本殺滅對數值應≥3.00,可判定該產品對分枝桿菌污染物消毒合格。”。
7、新增了“7注意事項”的內容
龜分枝桿菌膿腫亞種雖然廣泛分布于環境中,但作為一種非結核分枝桿菌,可以引起破損皮膚傷口感染和免疫低下人群肺部感染,嚴重時還可能引發淋巴結炎、骨髓炎等并發癥,由于其獨特的生物學特性和耐藥性,治療較為困難。在實驗室試驗和模擬現場試驗中均需要注意實驗室生物安全問題,特別是在培養物和染菌載體的轉運環節,因此在標準文末增加了注意事項內容,強調實驗過程中的生物安全問題。
8、修改了“附錄A”的內容
根據實驗室驗證結果,刪除了A.1改良羅氏培養基成分中的“馬鈴薯淀粉”。根據《消毒產品檢測方法》(WS/T 10009),將營養肉湯培養基的牛肉膏成分修改為5.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