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欧美大片在线看,亚洲欧美日本韩国,国产精品视频超级碰,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VIP標識 食品伙伴網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 化妝品 | RSS訂閱
標準動態標準公告中心動態標準化知識文獻檢索
搜索關鍵詞:
下載中心首頁 » 動態公告 » 標準動態 »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現場消毒服務機構衛生規范》報批公示
推薦文章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現場消毒服務機構衛生規范》報批公示

發布日期:2025-05-13  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復制網址
掃描二維碼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核心提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現場消毒服務機構衛生規范》報批公示,公示時間截止到2025年6月11日。

《現場消毒服務機構衛生規范》標準解讀

一、標準制定的背景和意義

2019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需要對現場及其物品消毒的單位場所太多,原來的模式不能適應新冠疫情防控要求,社會上組建了很多第三方機構用于現場消毒(預防性、疫源地)需要,部分依托有害生物防制機構力量,部分是專門的消毒服務機構。

由于時間緊,需求量大,同時由于缺乏相關的衛生規范要求(國家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和各省下發的細則中,均要求各級聯防聯控機制負責組織相關部門和專業機構開展消毒工作,也對社區與自然村發生疫情后進行終末消毒提出了工作要求,但均沒有對相應的專業機構的人員、設施設備、消毒方法、質量控制等現場消毒工作提出相關要求)。出現了在現場消毒的人員缺乏專業知識、現場消毒技能不熟練,如消毒劑的選擇、濃度配置和設備使用等方面都出現問題,導致消毒效果不能達到標準規范的要求,監測結果發現,消毒合格一次通過率很低,需要反復消毒,影響消毒質量和效率,直接影響疫情防控工作。

特別是在疫源地消毒,可能由于消毒不精準,引起交叉感染的風險更大,因此迫切需要制定《現場消毒服務機構衛生規范》,以明確的要求來管理現場消毒服務機構,科學有效開展消毒工作,促進該行業的進步與發展,保障人民健康。

二、重要指標的制定依據

(一)標準名稱

標準原題目為“消毒服務機構衛生規范”,本標準研究的目的是,在三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間,現場消毒需求猛然增加,由于現場消毒服務機構缺乏相應的管理規范,疫情期間部分現場消毒的人員技能跟不上、消毒設施設備不充分、消毒工作不規范等,消毒不科學不精準,消毒質量得不到保證,導致疫情的發生傳播和流行(如南京機場的720疫情)。通過研制出臺現場消毒服務機構相關要求,來規范現場消毒服務機構的管理和現場消毒工作,確保傳染病防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重大活動保障和自然災害處置相關的現場消毒質量,有效切斷傳播途徑。經多次會議專家討論會商,建議更名為“現場消毒服務機構衛生規范”-- “現場消毒衛生規范”--“現場消毒服務機構衛生規范”。同時根據《消毒管理辦法》中的定義:消毒服務機構指為社會提供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及場所、衛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等進行消毒與滅菌服務的單位。這與本標準適用范圍既有交叉部分又有不同,本標準不涵蓋對衛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進行消毒與滅菌服務的單位。所以申請更名為《現場消毒服務機構衛生規范》。

(二)適用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現場消毒服務機構的基本要求、人員、消毒相關設施耗材、現場消毒方法和現場消毒質量控制的要求。適用于在傳染病防控、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重大活動保障和自然災害處置等現場提供預防性消毒和終末消毒服務的單位。這里規定了現場消毒服務機構適用的范圍,排除了對衛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醫療用品進行消毒與滅菌服務的單位。

(三)規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的規范性引用文件包括GB 15982 《醫院消毒衛生標準》、GB 19193 《疫源地消毒總則》、GB 19489《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ZB 《消毒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2022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WS 233《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準則》、WS/T 367 《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WS/T 697《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特定人群個人防護指南》、WS/T 774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現場消毒評價標準》、WS/T 797《現場消毒評價標準》、《消毒管理辦法》(衛生部令第27號)、《易制爆危險化學品治安管理辦法》(公安部令第154號)。明確了消毒員職業道德、個人防護裝備的選擇和使用、易制爆危險化學品的處置、使用和運輸、現場消毒方法選擇、消毒效果評價的方法、具備開展現場消毒效果評價能力的現場消毒服務機構實驗室建設和生物安全管理等應符合對應標準規范。

(四)術語個定義

本文件的術語和定義包括“現場消毒服務機構”和“現場消毒”的定義。

現場消毒服務機構:在傳染病防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重大活動保障和自然災害處置等現場,對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環境和物體提供預防性消毒和終末消毒服務的單位。強調了現場消毒服務機構提供現場消毒的范圍,包括預防性消毒和終末消毒。

現場消毒:對傳染病相關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環境和物體進行的消毒。強調了現場消毒的對象包括環境和物體。

(五)基本要求

從人員、機器、原料、方法、環境等方面規定了7項基本要求,主要包括現場消毒服務機構應合法、應建立相關的制度,人員應接受相關的培訓指導,現場消毒工作應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加強質量控制、確保安全,開展現場消毒前應做好風險評估和安全評估,開展現場消毒時應做好消毒記錄。

(六)人員要求

包括一般要求、專業培訓、健康體檢、職業安全和考核評估五個方面。

現場消毒服務機構應建立消毒員專崗負責制,人員相對固定。現場消毒的人員數量應滿足現場消毒的需求,每個獨立的現場消毒隊應至少1人持有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或授權)頒發的“消毒員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或具有衛生專業技術資格。消毒員數量要求指標依據調研結果和專家討論會商結果:對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62家消毒服務機構的人員情況調查,有147家(90.74%)消毒服務機構從事現場消毒的人員持有“消毒員”資格證書,占總人數的比例的中位數為60.00%,調查中“消毒員”資格證書發證單位為人社部門占比40.82%,為促進消毒員能力提升,在標準征求意見稿中規定取得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或授權)頒發的“消毒員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占總人數的60%以上,考慮地區差異和現場消毒服務機構的規模不同,預審會上專家一致建議不規定取得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或授權)頒發的“消毒員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比例,但規定每個獨立的現場消毒隊應至少1人持有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或授權)頒發的“消毒員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促使現場消毒服務機構人員能夠符合要求,同時保證提供現場消毒的質量。目前開展現場消毒的有疾控機構的專業人員,同時還有第三方現場消毒服務機構,其不一定具有“消毒員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因此規定每個獨立的現場消毒隊也可以至少1人具有相應的衛生專業技術資格。

現場消毒的人員應遵守《消毒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規定的職業守則,包括誠實守信,遵紀守法,愛崗敬業,規范操作,對工作認真負責等職業素質。

現場消毒服務機構的消毒員應接受設區的市(地)級以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局)組織(或授權)的專業技術培訓,或學會、行業協會組織的專項培訓,從事現場消毒工作前取得相應培訓合格證書。除此之外,取得證書后每年應至少參加1次相關專業機構組織的繼續教育(培訓)學習,包括取得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或授權)頒發的“消毒員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人員。

(七)消毒相關設施耗材要求

根據現場消毒的實際情況和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62家消毒服務機構的設施設備情況調查,規定了現場消毒服務機構應配備的設施設備和宜配備的設施設備,設施設備需要定期進行維護保養,并進行記錄。具備開展消毒效果評價能力的現場消毒服務機構,實驗室建設和管理應符合相關標準要求,開展的檢測項目應通過檢驗檢測資質認定。

現場消毒服務機構配備的消毒產品種類和數量應滿足提供現場消毒服務的需求。不同種類的消毒產品應分類分區存放,并張貼相應的安全警示標志,同時加強安全巡檢工作。消毒產品應存放于陰涼、干燥、通風的環境中,消毒劑應密封保存。特殊消毒產品和耗材的存儲應符合《易制爆危險化學品治安管理辦法》要求。如高濃度過氧化氫等消毒劑還應符合《易制爆危險化學品治安管理辦法》要求。應配備滿足防護要求的個人防護用品,定期檢查其性能。一次性防護用品不得復用,可重復使用防護用品按要求進行消毒處理,符合復用要求后方可使用。

(八)現場消毒方法要求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或按照預定的消毒方案,確定現場消毒的范圍和對象。在傳染病防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等情況下,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確定現場消毒的范圍和對象,在醫療機構、公共場所等開展現場消毒時,也可按照預定的消毒方案,確定現場消毒的范圍和對象。根據病原體、現場環境和消毒對象特點,可選擇噴灑、噴霧、擦拭、浸泡等化學消毒方法,或紫外線等物理消毒方法,或其他經驗證安全有效的消毒方法,醫療廢物應進行無害化處理,盡量避免對周圍人群、環境產生危害。

(十)現場消毒質量控制要求

包括基本要求、制定消毒方案、消毒工作實施、現場消毒評價、記錄與溯源五個方面。根據現場情況科學制定消毒方案,嚴格按照消毒方案開展現場消毒工作并進行現場消毒評價,規范填寫消毒工作記錄,保證消毒質量。消毒方案分消毒技術方案和消毒實施方案。現場消毒評價內容包括現場消毒過程評價和現場消毒效果評價。GB 15982、GB 19193、WS/T 797、WS/T 774、WS/T 367標準對消毒指示菌、現場消毒評價的方法等有明確的要求,本標準參照執行。現場消毒應做好記錄,強調了必要時對消毒過程進行影像記錄,記錄保存時間不少于3年。記錄應具有可追溯性,WS 310.3-2016《醫院消毒供應中心 第3部分 清洗消毒劑滅菌效果監測標準》中滅菌質量監測資料和記錄的保留期應≥3年,參照此標準,現場消毒工作的記錄保存3年。

(十一)附錄

附錄A為資料性附錄,消毒工作記錄表,包括預防性消毒工作記錄表和終末消毒工作記錄表。WS/T 774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現場消毒評價標準》中預防性消毒記錄表和終末消毒過程記錄表在新冠疫情期間使用較好,因此本文件沿用這兩份消毒記錄表。

《現場消毒衛生規范》標準起草組

2024年11月22日

附件:1.現場消毒服務機構衛生規范 25.4.22.pdf

聲明:

① 凡本網所有原始/編譯文章及圖片、圖表的版權均屬食品伙伴網所有,如要轉載,需注明“信息來源:食品伙伴網”。
② 凡本網注明“信息來源:XXX(非食品伙伴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郵箱:bz#foodmate.net(發郵件時請將#換成@) QQ:363986600

 
 
[ 動態公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動態公告
按字母檢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標準
按字母檢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