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提出、全國棉花加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的首個與國際標準銜接的棉副產品質量等級標準--《棉籽質量等級》行業標準,經過近3年努力,于今年1月1日正式頒布實施。
全國棉花加工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康玉國對該標準給予高度評價。他指出:歷三年時間完成的《棉籽質量等價》行業標準不僅在"指標"、"評價等級"等方面填補了國內空白,而且兼顧了標準的可操作性和超前性,使標準的適用范圍涵蓋了棉籽的采購、生產等各領域,更利于采用不同工藝加工棉籽的企業"采標".同時,該標準的頒布實施,對實現"國際標準本地化",建立綠色技術壁壘,在合理保護國內企業及棉農利益的基礎上,適度引導棉籽進口等方面具有深遠的意義。
標準制定期間,北京中棉紫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國棉花協會棉花加工分會、新疆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具體負責標準起草的單位始終堅持市場導向、自主創新和國際化的原則,通過對國內外的百余個棉籽樣品進行檢測和分析匯總,結合國內企業流通和加工中的實際驗收標準,最后參考《美國棉籽貿易標準》形成《棉籽質量等級》行業標準草案,在多次征求行業專家意見、會議審定后,完成了標準的制定工作。
對于該標準的頒布實施,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標準化業務主管部門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偵缈萍冀逃扛辈块L沈青指出:近年來,我國棉籽加工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一,棉籽綜合利用技術也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我國自主創新研發的"低溫脫酚棉籽蛋白生產技術"使棉籽蛋白的應用價值媲美豆粕,不僅大幅提升棉籽價值,變廢為寶的棉籽蛋白還極大地緩解了我國優質植物蛋白緊缺的局面。目前,棉籽加工的主副產品涉及食品、飼料、發酵、化工等多個行業,其中棉籽油是我國第四大食用植物油,脫酚棉籽蛋白、棉粕成為我國第二大飼料用蛋白源,棉籽殼產量則占我國食用菌培養基總量的50%左右。棉籽已經成為用途廣泛的重要農產品。為與當前棉籽加工水平及流通市場需求相適應,《棉籽質量等級》行業標準增加了粗蛋白等指標及綜合評價方案,作為《棉籽》(GB/T11763-2008)國家標準的重要補充,該行業標準的頒布實施填補了國內空白,并將為加快行業技術進步,促進棉籽資源綜合利用,規范棉籽流通市場,適度引導棉籽進口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