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組織的《地理標志產品嶗山綠茶》國家標準審查會昨天在嶗山區召開。來自國家標準委、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安徽農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青島農業大學、青島市農業科學研究院等有關單位的專家對《地理標志產品嶗山綠茶》國家標準草案逐條進行了審議,并提出修改意見。據悉,該標準經修改后將報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后發布實施。
為有效保護地理標志產品,保證其質量和特色,使對嶗山綠茶的品牌保護和市場監管有標準可依,2008年5月,嶗山質監分局向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申報了《地理標志產品嶗山綠茶》國家標準的制修訂項目,并于當年10月獲國家標準委立項。隨后,嶗山區組織嶗山萬里江茶葉有限公司、北方茶葉研究所等茶葉生產龍頭企業和科研院所著手研究制定標準。草案在形成過程中經歷了八次修改,通過取樣比對分析、座談、函詢等方式征求多方意見,最終于今年10月向國家質檢總局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上報了送審稿。
審查會議上,青島萬里江茶業有限公司、青島北方茶葉研究所作為國家標準主要起草單位,對嶗山綠茶申報地理標志產品的基本情況及嶗山綠茶的生產工藝流程作了較為詳細的介紹。與會專家對嶗山綠茶國家標準草案的標準名稱、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有關術語和定義、要求、生產工藝、感官特性、理化指標、特征性指標、檢驗方法等逐條進行了審議,一致認為嶗山綠茶國家標準符合我國現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標準內容科學、合理、適用,可以指導企業生產及保證產品質量,也是質監部門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執法監督依據。會上,專家們也對標準草案提出了幾點具體修改意見。
全國原產地域產品標準化工作組技術部主任張秀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從知識產權保護的角度出發,地理標志產品國家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十分必要。目前,我國已有十余種名茶發布了國家標準,包括龍井茶、黃山毛峰、廬山云霧、安溪鐵觀音等。嶗山綠茶是我國大面積種植的緯度最高的茶葉,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在沖泡次數、湯色深淺度、氨基酸總量等方面有著自己的特色。該國家標準經批準實施后,對于嶗山綠茶的品牌提升將是非常有益的,也是該產品在全國范圍內流通的檢測和評判依據。
嶗山質監分局負責人表示,嶗山綠茶國家標準發布實施后,將以此為依據規范種植加工過程,打擊假冒偽劣產品,促進嶗山綠茶產業健康、持續、快速發展。
據悉,嶗山區茶園面積16000余畝,年產茶葉900余噸,產值過億元。2006年10月,國家質量監督檢疫總局發布了第161號公告,對嶗山綠茶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