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經濟信息聯播》節目報道了市場上熱賣的陽澄湖大閘蟹假貨多,品牌管理混亂的消息,這對于眼下作為火爆商務禮品的陽澄湖大閘蟹來說,無疑是引發了一場不小的地震,現在來看,可能很多人平時喜歡吃的所謂陽澄湖大閘蟹,大部分都是假冒偽劣的,對這種嚴重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消費者應該如何維權呢?《經濟信息聯播》節目連線采訪了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團長邱寶昌律師,來聽聽他給您的建議。
邱寶昌:大閘蟹評判標準缺失 消費者難維權
芮成鋼:對這種嚴重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我們究竟應該如何來維權?馬上來連線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的團長邱寶昌律師。邱律師,您好。通過剛才節目可以看到,大多數陽澄湖大閘蟹基本都是假冒的,觀眾花了很多錢卻沒有得到應有的享受,我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我們怎樣通過法律來維權呢?
邱寶昌:實際上如果買到了假冒偽劣的陽澄湖大閘蟹是可以維權的,但由于陽澄湖大閘蟹的評判標準沒有,你就是問當地的相關人員,包括政府人士,什么是陽澄湖大閘蟹,可能也很難說清。由于是否是假冒難以判斷,所以消費者維權存在很大的困難。
邱寶昌:利益驅動導致市場混亂
芮成鋼:是否可以說陽澄湖這個字到底是地名,還是品牌也是難以界定,假冒偽劣大閘蟹鉆了法律的空子,除了嚴重侵害消費者權益之外,也對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造成沖擊,導致陽澄湖大閘蟹在低級無序的競爭當中得不到應有的利潤,您覺得問題的癥結究竟在哪里?
邱寶昌:問題的癥結在于標準的缺失,就是如何鑒別什么是陽澄湖大閘蟹,什么不是,沒有一個技術參照、沒有一個技術標準。第二,就是一種法律意識,或者品牌保護意識,像原產地保護意識、地理標志保護意識,以及特優產品的保護意識不完善,另一方面就是政府的監管不到位,實際生產量可能是三千噸,到有些市場就是五萬噸,甚至更多,因為利益的問題,所以出現了市場上的混亂。我認為現在到了搶救保護陽澄湖大閘蟹的時候,一定要盡快制訂相關的技術標準,要樹立保護原產地和地理標志,以及商標的法律意識,我們政府一定要有所作為。如果政府在這方面不作為的話,那么我們陽澄湖大閘蟹作為老百姓喜歡的品牌,可能由于這種假冒偽劣的嚴重,喪失一些信譽,所以市場混亂不僅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對于真正陽澄湖品牌的企業,以及對地方的經濟,我認為都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