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欧美大片在线看,亚洲欧美日本韩国,国产精品视频超级碰,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VIP標識 食品伙伴網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 化妝品 | RSS訂閱
標準動態標準公告中心動態標準化知識文獻檢索
搜索關鍵詞:
下載中心首頁 » 動態公告 » 標準動態 » 有機肥產業化標準何去何從?
推薦文章

有機肥產業化標準何去何從?

發布日期:2009-09-15  來源:南方農村報   復制網址
掃描二維碼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核心提示:長期受"不合理待遇"壓抑,有機肥行業發展與相關政策、行業標準之間的沖突日益凸顯,農業部最近向各地發出征求修訂標準意見后,關于有機肥行業的是是非非,再度引起人們高度關注

    長期受"不合理待遇"壓抑,有機肥行業發展與相關政策、行業標準之間的沖突日益凸顯,農業部最近向各地發出征求修訂標準意見后,關于有機肥行業的是是非非,再度引起人們高度關注

    張夫道,年近古稀,研究有機肥40多年了,目前仍擔任中國農科院土肥所首席研究員。他曾與徐能海、胡群中、鞏細民、王旭等人,起草有機肥料行業標準(NY525-2002).

    7月31日下午,張夫道回憶說,2002年8月27日正式發布有機肥料標準,同年12月1日起施行。標準剛實施時就引來不少生產企業強烈反對,認為標準定得"太嚴格了".

    7年過去了,關于有機肥料行業標準的爭議一直沒有消停過。對此,張夫道也認為,"現在的有機肥早已不是制訂標準時的有機肥,這個標準也確實該修改了!"

    〉〉重新認識"有機肥料"

    從概念看,行業標準(NY525-2002)如此定義有機肥料:主要來源于植物和(或)動物,施土壤以提供植物營養為主要功能的含碳物料。

    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既是世界化肥消耗量最大的國家,又是對固體有機廢棄物利用最不充分的國家。每年都有大量的固體有機廢棄物資源被浪費成為有機污染物,只有20%被農業生產利用。

    隨著國家大力促進有機肥資源的循環利用,以及應對有機肥資源廢棄所引發環境問題的出路問題,最近幾年,用于有機肥的資源或來源,已大大超出了動植物范疇,大量的城市生活廢水和污泥、工業廢水廢渣等,已成為商品有機肥生產來源的"積極分子".

    多種類型的資源進入有機肥行業后,國內有專家提出了"有機(類)肥料"的概念,范圍更廣,涵蓋有機-無機肥料,其根本目的是為了針對資源來源不一的有機肥,執行特有的生產和檢測標準,與過去的秸桿堆漚、禽畜糞便等動植物來源的有機肥相區別對待。

    最近幾年,眾多科研機構與企業的創新性的研發,為產業鏈循環利用做了有益的探索,并推動了有機肥產業化發展進程。

    山東泉林嘉有肥料有限責任公司從作物秸稈到綠色有機肥的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制造"嘉有綠色有機肥模式",不僅解決了其秸稈制漿的環保問題,又開辟了造紙工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新模式。

    深圳市芭田生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出的工業化堆肥(發酵)技術,及其配套的優質肥料生產技術,既解決了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的污染問題,又開辟了污泥有效利用的新途徑。

    中國農業大學曹一平教授認為,在經濟發展大背景下,有機肥資源有了雙面的角色,如果不挖掘它的正面作用,它的負面作用就會抬頭。發展有機肥產業利農、利民,要站在國家發展生態農業的立場上來考慮行業未來的發展。

    與此同時,不同類型的原料加入有機肥行業,所帶來的農田、水源污染,已引起當下不少專家學者擔憂。7月31日,農業部農技推廣中心土肥處副處長楊帆認為,與無機肥氮、磷、鉀明確的養分相比,有機肥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對里面的東西,我們至今仍未能完全掌握通透,更談不上確定檢測和化驗的標準。我們幾千年來,農業發展主要依賴有機肥料,關于有機肥所帶來的奧妙,恐怕我們的認識只是邁出了很小的一步。

    〉〉從三聚氰胺事件反思"肥料安全"

    從食物鏈的角度看,肥料作為農作物的糧食,肥料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頭保證,把好肥料質量安全這一關是食品安全的前提和基礎。

    7月31日,國家化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上海)副主任商照聰以三聚氰胺事件為例,認為肥料質量安全關乎整個行業。企業無論大小都不可袖手旁觀,否則"覆巢之下,豈有完卵".三聚氰胺事件發于三鹿,但是慘遭打擊的是全國奶業。許多污染物,包括有機的及無機的,都可能通過肥料這一源頭進入土壤、作物而后進入人體或間接通過飼料-動物-食品這一渠道進入人體。所以,對于肥料中可能含有的有機及無機有害物質,通過食品鏈進入人體的危險性及防治對策的研究,不僅是肥料質量安全和需要,更是食品安全的需要。

    目前,我國對肥料安全已有一些相應標準,如污泥農用標準,但滯后于科研和生產,有相當大一部分污染物尤其是有機污染物未能涵蓋在內,如禽畜糞便中的抗生素、污泥中的環狀污染物。這些在歐美等國已列為"優控污染物",但我國尚未建立相應的標準。

    商照聰說,行內普遍存在三種態度,一是以為目前尚無標準而漠然視之,這是很不明智的。二是鉆標準空子,把有害原料加入肥料。這種態度害人害己。三是未雨綢繆,盡快預警。肥料企業尤其是大企業應以社會責任感和企業道德為動力積極主動進行研究,盡早規避風險,保障肥料安全。

    三鹿奶粉等系列事件過后,三聚氰胺廢渣被勒令不能再作為飼料添加劑使用,廢渣的出路就成了問題。不少化肥生產企業咨詢行內專家,能否將三聚氰胺廢渣用于有機肥生產。目前已引起了一些科研部門、專家和肥料企業的關注。廣東一家有機肥生產廠家對此已作田間試驗,實驗結果顯示,使用三聚氰胺廢渣生產的有機肥后,作物體內,甚至連蔬菜的葉子都能檢測出三聚氰胺。

    〉〉有機肥存在的安全隱患

    5月26日,廣東省農業廳轉發農業部關于切實做好肥料登記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強調嚴把安全關。有機-無機復混肥料、有機肥料產品申請登記時,應提交包括重金屬含量、蛔蟲卵死亡率和大腸桿菌值等指標的全項檢驗報告。床土調酸劑應增加檢測重金屬含量項目。對可能存在安全性風險的有機-無機復混肥料、有機肥料和床土調酸劑產品,可根據需要安排產品毒理學試驗和產品安全性田間試驗。

    影響有機肥的安全系數,由多種因素造成。肥料污染物的主要來源有哪些?綜合國內多數專家的意見,具體如下:

    --鉛、鉻、汞、鎘、砷等重金屬污染

    其污染源頭主要是有生產用礦物原料、冶煉用廢酸、重金屬污染污泥等。重金屬污染更多地出現在磷肥產品及復肥產品中。另外,還有一些肥料(如鉀肥、氯化銨等)無機雜質如鹽的含量過高,不僅會造成土壤鹽堿化,甚至會造成燒苗或減產,一些有機肥料的重金屬污染也非常嚴重。

    --有機污染物(20多種優控污染物未有國標)

    這些污染物來源于污泥、農作物秸稈(受農藥、除草劑及汽車、拖拉機排放尾氣污染)等。相當多肥料色素是芳香環狀有機物,也可能是有機污染物來源之一。

    華南農大資環學院曾對廣東省廣泛施用的22種肥料(包括單質肥料、有機肥和復合肥)的分析表明,肥料中檢測到26種優控污染物,以鄰苯二甲酸酯類和硝基芳烴的總含量最高,其次為多環芳烴和鹵代烴類。另外,肥料加工過程中產生縮二脲、游離酸、亞甲基二脲以及由原料如廢酸等帶入的三氯乙醛、三氯乙酸等也是氮磷肥和復肥中常見的有機物有害物質。

    --抗生素、有機砷

    我國作為飼料添加劑的金霉素和土霉素的年用量分別高達1000噸和7000噸左右,動物性食品中抗生素殘留嚴重危害人體健康。但是,動物養殖中大量使用的各種抗生素通常絕大部分(80-90%)以藥物原形隨糞尿排泄。豬糞、雞糞等禽畜廢物通常作為有機肥廣泛用于農業生產,每年由此輸入土壤中抗生素的數量甚至不亞于農藥,通過土壤肥料進入食物鏈。有些獸藥隨糞便排放后的代謝產物具有更高毒性。

    --病原菌和蟲卵

    來源于加入未經檢驗的微生物菌種,可引起人或動物感染疾病。近十年來由于生物肥料新品種的不斷擴大,生產用菌種增加到了目前的100多種。菌種使用中不安全因素也在逐漸擴大,對人、動物和植物有害的菌種有可能流入生產環節。有些條件性菌種有可能流入生產環節,從而引發安全問題。2006年10月《微生物肥料生物安全通用技術準則》正式實施,但相關企業的認知度卻不高。此外,未經規范處理的禽畜類糞便帶有的病菌、蟲卵也可傳播疾病,如禽流感、大腸桿菌寄生蟲等。

    〉〉修改行業標準從何入手?

    毋庸置疑,加快肥料質量安全的標準化工作,是應對肥料質量安全問題的有力措施,但標準化工作要在現有科研共識的基礎上有一定的前瞻性。我國剛剛發布了《肥料中砷、鎘、鉛、鉻、汞生態指標》國家標準,但該標準為推薦標準,不具有強制性,且僅列出了常見的五種重金屬。肥料質量安全方面的標準不完善,主要是因為現在還存在諸多技術問題需要逐步解決和完善:

    一是肥料問題,特別是有機肥料中有害物質種類復雜,種類和有害程度尚難統一,相關科研工作仍需加強。

    二是哪些原料可以用于生產原料,特別是有機肥料,要了解來源可能帶入的污染物。對有害物質的作用機理和食物鏈內的傳遞效率影響到限量指標的制定以及有機肥料評價哪些指標,特別是有機質測試方法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問題,應加強研究。

    對此,商照聰等專家呼吁相關職能部門,包括行業管理和質監部門共同努力,發揮應有的監管、組織和引導作用。扶持鼓勵企業開展前瞻性肥料安全科研工作。建議在有機肥料質量安全指標檢測控制技術等方面,組織聯合攻關項目,提升我國肥料質量安全水平。

    深圳芭田生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高級農藝師段繼賢,建議國家把發展有機肥納入農業發展規劃,制定相關方針政策,鼓勵農民增施有機肥料,大力發展商品有機肥料,政策上給予優惠,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扶持。

    中國植物與營養學會有機肥專業委員會主任沈其榮說,現在農業部的行業標準是含水量20%,這意味著所有的有機肥都必須上烘干線,等于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

    他介紹說,有機肥的制作過程是腐熟,腐熟后的有機肥水分在30%左右,有益微生物都能存活,對土壤十分有好處。但是要想達到20%的標準,腐熟后的有機肥必須上烘干線烘干掉10%的水分,這樣微生物也就被殺死了,效果也不見了。

    此外,農業部規定有機肥最好不要造粒(因為造粒影響養分的有效性和增加肥料生產成本),烘干到20%水份的有機肥如果不造粒就成為灰粉狀。干粉狀的有機肥看上去像干面粉,容易被風吹掉、流失快,還不好使用。農民看到灰白色的有機肥,就知道這樣的有機肥水分少,效果不好,也不愿意購買。所以修改商品有機肥的水分標準勢在必行,這樣既降低企業生產成本,還可以提高肥料的生物效果。另外,修訂標準還兼顧到有機肥的養分標準。目前商品有機肥的養分標準還是4%,而真正的有機肥肥源養分應該達到5%以上,所以需要將商品有機肥的養分含量提高至5%-6%.

    水分超標帶來的尷尬局面,全國各地的情況幾乎一樣。廣東某有機肥生產企業訴苦:水分做到20%,沒有賣相,超過標準,又面臨工商等部門的查處,查一個超標一個。

    河北一家企業曾將有機肥推向山東市場,結果第一批價值5萬元的肥料,就因水分超標被查處,罰款數萬元。后來,該企業老板索性放棄了這批貨,任由當地工商局處置。

    江蘇鎮江恒欣肥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沙愛國認為,有機肥里主要是微生物,微生物生活需要水、空氣、養分。有機肥是個活體,必須保證要有水分,而且不能小于25%,增加水分不是降低有機肥的產品質量,而是需要滿足有機肥生物活性,維持有機肥生存環境的需要。所以,現有的有機肥標準很有修訂的必要。

    7月31日,山東泉林嘉有肥料有限責任公司等數十家有機肥生產企業,自覺發起了成立"中國有機肥行業協會"的呼聲,并舉辦了發起簽字儀式,力爭促成和加快推進國家對有機肥標準的修改。

    國內不少企業對此寄予厚望。煙臺眾德集團總經理王其選希望,成立行業協會能提高行業成員的呼聲,引起國家的重視,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比如擴大補貼范圍、提高補貼額度、優化補貼方式,降低有機肥的鐵路運費等。

    有機肥產業化何去何從?或許就像楊帆所說,我們才剛剛起步。

聲明:

① 凡本網所有原始/編譯文章及圖片、圖表的版權均屬食品伙伴網所有,如要轉載,需注明“信息來源:食品伙伴網”。
② 凡本網注明“信息來源:XXX(非食品伙伴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郵箱:bz#foodmate.net(發郵件時請將#換成@) QQ:363986600

 
 
[ 動態公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動態公告
按字母檢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標準
按字母檢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