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擬批準發布《湖州黃茶加工技術規程》湖州市地方標準,根據《浙江省標準化條例》的規定,現將擬批準發布的報批文本予以公示,公示期2023年10月19日至2023年10月26日。有關單位和個人如有意見建議,可通過來信、來電、來訪等形式,向湖州市市場監管局標準化處反映。單位反映的意見建議請加蓋單位公章,個人反映的請署真實姓名。逾期不再接受意見建議。
聯系地址:湖州市青銅路218號;
聯系人:金麗霞;聯系電話:0572—2523023。
CS 65.020.20 CCS B05 DB3305
浙江省湖州市地方標準 DB 3305/TXXXX—XXXX 湖州黃茶加工技術規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processing of Huzhou yellow tea (送審稿) XXXX - XX - XX發布 XXXX - XX - XX實施 湖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文件由湖州市農業農村局提出。 本文件由湖州市農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本文件起草單位:湖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德清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浙江大學、湖州市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陸文淵、錢虹、龔淑英、范方媛、胡建平、武肖、姚佳萍、錢偉紅、姚威、黃奇、謝宇清。 本文件首次發布。 湖州黃茶加工技術規程 1 范圍 本文件規定了湖州黃茶加工的基本條件、鮮葉原料、工藝流程、技術要求、記錄保存等內容。 本文件適用于湖州黃茶加工。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 30766 茶葉分類 GB/T 31748 茶鮮葉處理要求 GB/T 39592 黃茶加工技術規程 GH/T 1077 茶葉加工技術規程 GH/T 1124 茶葉加工術語 3 術語和定義 GB/T 30766和GH/T 1124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 湖州黃茶 Huzhou yellow tea 采用湖州市所轄行政區域內茶園所產的茶鮮葉,經“鮮葉攤放→殺青→攤涼回潮→揉捻→悶黃→做形→干燥”等加工工藝制成的黃茶。 4 加工基本條件 應符合GH/T 1077的規定。 5 鮮葉原料 5.1 基本要求 應符合GB/T 31748的規定。 5.2 鮮葉分級 鮮葉原料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應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湖州黃茶鮮葉原料分級指標 級別 指標 特級 一芽一葉初展為主(80%以上)。芽葉勻齊肥壯。 一級 一芽一葉為主,少量一芽二葉初展(20%以下)。芽葉完整,勻凈。 二級 一芽二葉初展為主,少量一芽二葉(20%以下)。 芽葉完整。 三級 一芽二葉為主,少量一芽三葉(20%以下)。芽葉完整。 四級 一芽三葉為主(80%以上)。芽葉完整。 6 加工工藝流程 鮮葉攤放→殺青→攤涼回潮→揉捻→悶黃→做形→干燥。加工設備配置與工藝技術參數見附錄A。 7 加工技術要求 7.1 鮮葉攤放 宜采用竹墊、篾匾或專用攤放設備。鮮葉到廠后及時攤放,不同等級、不同采摘時間的鮮葉分開攤放,分別加工。攤放程度以芽葉變軟,色澤由鮮綠轉暗綠,青草氣減退,清香顯露為適度,含水率70%左右,時間4h~12h。 7.2 殺青 宜采用滾筒殺青機。溫度設置為280℃~360℃。殺青至芽葉變軟,葉色深綠,無焦邊,無青氣,無紅梗,嫩莖折而不斷為適度,含水率50%~55%。 7.3 攤涼回潮 宜采用竹墊、篾匾或專用攤涼設備。殺青葉應及時攤涼。回潮至手捏茶葉柔軟有彈性為適度,時間1h~2h。 7.4 揉捻 宜采用揉捻機。投葉量以揉桶九成滿為適度,揉捻加壓掌握“輕—重—輕”原則,嫩葉短揉,老葉長揉,特級葉不加壓,揉至成條率70%以上為適度,時間20min~60min。 7.5 悶黃 7.5.1 悶黃方式 根據產品品質的要求可采用一次悶黃或兩次悶黃。 7.5.2 一次悶黃 宜采用竹簍或悶黃機等專用設備。按“高溫短時、低溫長時”的原則,葉溫45℃~60℃,悶黃過程中及時通氣、翻拌并去除水氣,悶至色澤變黃為適度,時間2h~7h。 7.5.3 兩次悶黃 7.5.3.1 初悶 宜采用竹簍或悶黃機等專用設備。按“高溫短時、低溫長時”的原則,葉溫45℃~60℃,每20min左右翻勻透氣一次,悶至出香為適度,時間1h~2h。 7.5.3.2 初烘 宜采用斗式烘干機或鏈式烘干機等。溫度設置為110℃~120℃,烘至茶條略刺手為適度,含水率35%~45%,時間5min~15min。 7.5.3.3 復悶 宜采用竹簍或悶黃機等專用設備。按“高溫短時、低溫長時”的原則,葉溫40℃~50℃,每30min~60min翻勻透氣一次,悶至色澤變黃為適度,時間2h~12h。 7.6 做形 宜采用電炒鍋或理條機等。在做形過程中,電炒鍋溫度從高到低控制在200℃~120℃,時間10min~15min。理條機溫度設置為150℃~200℃,時間3min~5min。炒至茶條緊結、勻整為適度,含水率10%~15%。 7.7 干燥 宜采用斗式烘焙機、提香機或鏈板式烘干機等。足干時間20min~40min,溫度設置為90℃~110℃,烘干至用手指捏茶成末為適度,含水率6%以下。 8 記錄保存 應符合GB/T 39592的規定。 A A 附 錄 A (資料性) 湖州黃茶加工設備配置與工藝技術參數 工藝 設備 溫度 時間 適度 鮮葉攤放 竹墊、篾匾或專用攤放設備 常溫 4h~12h 芽葉變軟,色澤由鮮綠轉暗綠,青草氣減退,清香顯露為適度 殺青 滾筒殺青機 280℃~360℃ 100s~120s 芽葉變軟,葉色深綠,無焦邊,無青氣,無紅梗,嫩莖折不而斷為適度 攤涼回潮 竹墊、篾匾或專用攤涼設備 常溫 1h~2h 手捏茶葉柔軟有彈性為適度 揉捻 揉捻機 常溫 20min~60min 成條率70%以上為適度 悶黃方式 一次悶黃 竹簍或悶黃機等專用設備 45℃~60℃ 2h~7h 色澤變黃為適度 兩次悶黃 初悶:竹簍或悶黃機等專用設備 45℃~60℃ 1h~2h 出香為適度 初烘:斗式烘干機或鏈式烘干機等 110℃~120℃ 5min~15min 茶條略刺手為適度 復悶:竹簍或悶黃機等專用設備 40℃~50℃ 2h~12h 色澤變黃為適度 做形 電炒鍋或理條機等 電炒鍋:200℃~120℃ 理條機:150℃~200℃ 電炒鍋:10min~15min 理條機:3min~5min 茶條緊結、勻整為適度 干燥 斗式烘焙機、提香機或鏈板式烘干機等 90℃~110℃ 20min~40min 手指捏茶成末為適度,含水率6%以下 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