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洪玉英 車站、碼頭的外來糧源若存在不規范包裝,必須整改達標后才能進入市場。近日,筆者從福建省糧食局獲悉,福州市將大力整治糧食批發市場,并對全市各加工企業、零售網點開展整治活動,從今年9月起實行9種大米包裝規格,杜絕短斤少兩。
據了解,福州市大米包裝混亂的局面已長達五六年之久,成為福州糧食市場的一大頑癥。除多數超市銷售的袋裝大米外,其他批發市場、街邊零售店等銷售的袋裝大米普遍存在包裝混亂的情況。據福州市糧食行業協會統計,整袋大米從8公斤~50公斤規格包裝的共有30多種,而且多數大米都存在短斤少兩的情況。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這種混亂包裝的做法對銷售商有利,所以較難杜絕。而公約只是行業性的,并沒有強制力,因此很多企業都不愿意執行。
為解決這一難題,福州市糧食行業協會積極引導、督促會員自覺遵守《規范包裝標簽標識自律公約》,福州市糧食批發市場管理處負責落實市場內自律公約執行,從9月1日起執行《糧食銷售包裝》國家標準,自覺維護糧食行業的整體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