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仇逸 筆者從日前在滬召開的"達能第一屆亞太區益生菌大會"上獲悉,我國將根據目前益生菌的臨床療效,對益生菌的菌種重新進行規范,雖然詳細菌種名單還未發布,但是專家們普遍認為雙歧桿菌對消化系統具備一定功效。
來自美國、歐洲及亞太區多個國家消化領域的專家共同出席了此次會議。會議上交流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中國營養學會副秘書長楊月欣教授牽頭主持的國內關于雙歧桿菌DN-173010(B益暢菌)的臨床研究,證實雙歧桿菌對于腸道傳輸緩慢的我國人群消化系統的改善效果依然明顯,有助于改善我國人群、尤其是女性及老人腸道傳輸緩慢的癥狀。
上海市食品學會乳酸菌專業委員會的主任、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乳酸菌分會常務理事陳有容教授表示,酸奶市場是益生菌的一個重要市場,也是目前許多商家全力爭奪的地盤,現在酸奶市場存在著很多菌種及品牌,然而并不是所有酸奶產品都含有充足數量的活性益生菌,也不是所有的益生菌都被證明能促進腸胃健康,好的益生菌菌株、菌的存活力、充足數量的活性菌應該是高品質益生菌酸奶的標準。
益生菌是指活的微生物,指一種通過改善腸道微生物平衡,從而對寄主施加有益影響活的微生物添加劑。益生菌通常是從乳酸菌中選取,最普通的是雙歧桿菌、乳桿菌或鏈球菌家族。近年來雙歧桿菌被廣泛使用,特別是青年雙歧桿菌、兩歧雙歧桿菌、嬰兒雙歧桿菌、長雙歧桿菌和動物雙歧桿菌。
益生菌產業在我國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其中90%以上應用于乳品工業,每年的增長速度為25%左右。但是不容樂觀的是,我國的益生菌產業處于一個比較無序的狀態。目前我國執行的乳酸菌標準主要有兩個,一是1992年由原輕工部制定的QB1554-92《乳酸菌飲料》行業標準,另一個是2003年由中國衛生部制定的GB16321-2003《乳酸菌飲料衛生標準》。后者中規定,乳酸菌含量要達到1×106個/毫升,且要在銷售過程中而不是出廠后的3天內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