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國家標準GB18186-2000和GB18187-2000的規定,對醬油、食醋中用AgNO3標準溶液測定氯化鈉的方法中,用較深黃色的K2CrO4做指示劑,在實際檢驗操作中,發現實際結果是對樣液的滴定終點的判斷不是很明顯,還容易造成檢測結果的不準確,為此筆者謹對國標檢測方法中醬油和食醋的測定方法提出自己的一點看法。
國標法的測定步驟是:醬油:吸取2.0ml的稀釋液(吸取5.0ml樣品,置于2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搖勻)或食醋:吸取2.00ml的樣品置于250ml的錐形瓶中,加100ml水及1ml鉻酸鉀溶液,混勻。在白色瓷磚的背景下用0.1mol/L的AgNO3標準溶液滴定至出現桔紅色,同時作空白試驗。
討論與分析
在實際操作中,此方法的終點很多時候不易判斷和觀察,故對氯化鈉含量的測定較易出現誤差,究其出現誤差的原因分析如下:
1.國標法采用的是莫爾法的測定原理
即以K2CrO4為指示劑的銀量法。用AgNO3標準溶液在中性或弱堿性溶液中進行測定CL-,形成溶解度較小的白色AgCL沉淀和溶解度相對較大的磚紅色Ag2CrO4沉淀。溶液中首先析出AgCL沉淀,至接近反應等當點時,CL-濃度迅速降低,沉淀剩余CL-所需的Ag+則不斷增加,當增加到生成Ag2CrO4所需的Ag+濃度時,則同時析出AgCL及Ag2CrO4沉淀,溶液呈現磚紅色,指示到達終點。反應式如下:
等當點前 Ag+ + CL- = AgCL↓(白色) (Ksp = 1.8×10-10)
等當點時 2Ag+ + CrO42- = Ag2CrO4↓(磚紅色) (Ksp = 2.0×10-12)
2.莫爾法的測定條件
(1)指示劑的用量。由于K2CrO4溶液呈黃色,其用量直接影響終點誤差,濃度顏色影響終點觀察。一般在100ml溶液中加入2ml濃度為50g/L的 K2CrO4溶液,測定終點誤差在滴定分析所允許的誤差范圍內。
(2)溶液的酸度。滴定必須在中性或堿性溶液中進行,最適宜PH范圍為6.5~10.5的溶液。因Ag2CrO4沉淀易溶于酸,而Ag+在堿性溶液中又會生成Ag2O沉淀,故國標法的測定(莫爾法)只適用于在近中性或弱堿性(PH為6.5~0.5)的溶液中進行。而國標的檢測方法中,沒有提及這一點,故在實際檢測當中,因醬油、食醋中含有大量的有機酸和醋酸,均呈酸性(一般醬油的PH為4.0~5.0左右,食醋的PH值為2.8~4.0左右),在滴定過程中生成Ag2CrO4沉淀又溶于溶液中;醬油中如有銨鹽存在,NH3與Ag+能生成絡離子Ag(NH3)+,而使AgCL沉淀和Ag2CrO4沉淀溶解。這兩種情況均會致使檢驗者對終點的判斷容易出現誤差,導致檢測結果的不準確。
樣液的處理
根據上述原因分析,在實際操作中,筆者建議在用國標GB18186-2000和GB18187-2000檢測方法進行檢測時,對樣液做如下處理,會取得的較為滿意的檢測結果。
1.應對醬油、食醋的所吸取并稀釋的待測樣液的PH值進行測定或調節(必要時),若酸性較強可預先加入硼砂或15%~20%的碳酸氫鈉溶液進行中和,再進行滴定。
2.對于醬油中的NaCL的檢測,因有銨鹽的存在,溶液的PH值則不能超過7.2,否則會產生NH3而影響測定。所以溶液的PH值最好控制在6.5~7.2之間。
3.滴定時應劇烈振動溶液。因AgCL沉淀對溶液中的CL-有顯著的吸附作用,在等當點前,(等當點前:Ag++CL-=AgCL白色沉淀;等當點時:2Ag++CrO42-= Ag2CrO4磚紅色沉淀)Cl-濃度因被吸附而降低,會導致Ag2CrO4提前與等當點前析出,故在滴定過程中,應劇烈振動溶液,則使被吸附的Cl-解析出來和Ag+作用,從而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相關標準請參考食品標準 http://www.lsgzd.com/standard/sort/3/14444.html GB 18186-2000 釀造醬油
http://www.lsgzd.com/standard/sort/3/1414.html GB 18187-2000 釀造食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