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仿瓷餐具“風波”讓人們欣慰地注意到,20年老標準終得修改。新標準對其甲醛遷移量嚴格了1倍。但有關專家仍然認為
□關注產品質量安全
起于2008年底的仿瓷(密胺)餐具“風波”,讓人們注意到食品容器、包裝材料標準的老化及“千呼萬喚”后的修改。前不久衛生部、國家標準委發布了《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三聚氰胺-甲醛成型品衛生標準》,標準自2009年9月1日起實施。
老標準實施了20年終得修改,這讓關注食品包裝質量安全問題的人感到欣慰。但有關專家卻表示,新標準有許多明顯不盡如人意之處,可以說,新標準難破仿瓷餐具行業“潛規則”。
“潛”在使用脲醛樹脂
所謂行業“潛規則”,不外乎兩個要素:一是一種失范行為或做法在行業中并不鮮見,不是個別企業在這樣做;二是這個問題在行業中、企業間心知肚明。如果說仿瓷餐具行業有這樣的“潛規則”,一場仿瓷餐具“風波”已將其捅破,那就是許多企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不顧消費者的健康安全,使用對人體有害的脲醛樹脂制作餐具。
這一事實從2008年底至今年前幾個月媒體的陸續報道已為公眾知曉,并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2009年4月14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關于進一步開展仿瓷餐具執法檢查的緊急通知》,要求全國質監系統從4月14日至5月15日對生產加工仿瓷餐具企業,開展為期一個月的全國性執法檢查行動,嚴厲查處在仿瓷餐具生產加工過程中使用尿素-甲醛樹脂等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原輔材料違法行為。
脲醛樹脂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物質?是否可以用來制作餐具呢?據這場“風波”的發起者———環保專家、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董金獅介紹,脲醛樹脂是由尿素和甲醛溶液在堿或酸催化下進行縮聚反應制得的。加工成型時發生交聯,形成不溶不熔的熱固性樹脂制品。固化后的脲醛樹脂顏色比酚醛樹脂耐磨性佳,價格便宜,但遇強酸、強堿易分解,耐候性較差。脲醛樹脂會發生水解進而釋放甲醛氣體,且水分越多、酸性越強、溫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嚴重、釋放的甲醛氣體越多。
甲醛是一種毒性較高的物質,在我國有毒化學品優先控制名單上,甲醛高居第二位。世界衛生組織已確定甲醛為致癌物質。在《食品容器及包裝材料衛生標準目錄》以及即將于 2009年6月1日起正式頒布實施的GB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中,并未提及脲醛樹脂。因此,脲醛樹脂不可以用來制作餐具。
董金獅援引首屆中國密胺行業發展峰會上公布的資料說,僅2008年,我國密胺餐具出口額突破10億美元,占國際市場份額的80%以上。但據國際食品包裝協會的調查顯示:截至2009年4月15日,全國1000余家仿瓷餐具生產企業中獲得QS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僅有35家,備案出口的生產企業有100余家,相當于90%以上的企業還在違法生產。不僅這些無證企業生產的仿瓷餐具中含有或全部由違規原料———脲醛樹脂制成,調查時還發現,一些已獲證的企業也使用脲醛樹脂生產仿瓷餐具。這無疑對食品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
對新標準質疑聲不斷
在這場“風波”中,20年的“老化”標準廣被詬病,隨即新標準被催生。
據了解,新標準規定了以三聚氰胺-甲醛樹脂為原料,經加工制成的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等的原材料和衛生要求、檢驗方法、標識、包裝、運輸和貯存;規定原材料三聚氰胺-甲醛樹脂在推薦使用條件下不應釋放對健康有害的物質,且添加的助劑應符合相關要求;在衛生理化指標的檢測中,也增加了三聚氰胺單體遷移量的測定;新增的標識規定中,更是明確要求標注產品材料,并告知“食品用”和“嚴禁在微波爐內加熱使用”,外包裝上更明確要求應標注“食品用”并注明制造廠商、產品名稱、使用條件、材料種類等。
然而,董金獅近日向記者表示,新標準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很可能造成仿瓷餐具行業上述“潛規則”的“依然故我”:
首先,鑒于部分企業在原料中擅自添加尿素-甲醛樹脂等不允許用于食品包裝的原輔材料,在新標準中也沒有說明如何測試。但國家質檢總局食品生產監管司主編的《食品用包裝容器工具等制品生產許可教程———塑料專業篇》(2006年)中強調:“國內密胺塑料總需求量每年在14萬噸以上,并有繼續增加的趨勢,原料市場缺口較大。由于密胺粉的價格較高,故有些制造商為追求利潤,直接以脲醛類的模塑粉代替密胺類原料來生產餐具;有的則用脲醛類模塑粉作為原料制造餐具后,再在餐具的外表面涂上一層密胺粉。用脲醛樹脂制造的餐具,其化學成分析出到食物中對人體是有害的,需要予以制止。但脲醛樹脂制造的餐具注入80℃以上熱水后可以聞到一股尿味,是一種較為簡單的鑒別方法。”
其二,在新標準中,理化指標蒸發殘渣、高錳酸鉀消耗量、重金屬、甲醛單體遷移量的單位由原來的mg/L(毫克/升)修訂為mg/dm2(毫克/平方分米)。而對于形態較規則的物體,可以按照物體形狀對接觸面積進行計算,“毫克/升”與“毫克/平方分米”為1:6的關系。按此比例計算,新標準中蒸發殘渣、高錳酸鉀消耗量、重金屬的限量較原標準寬松,但甲醛單體遷移量規定較原標準30mg/L 嚴格了1倍。
其三,對于形態不規則的物體,如何對接觸面積進行計算在標準中并沒有具體說明。
其四,新標準中限定了三聚氰胺單體遷移量,并要求按照《食品包裝用三聚氰胺成型品衛生標準的分析方法》GB/T5009.61規定的方法進行測定,但該標準中并沒有三聚氰胺單體遷移量的測試方法。
其五,新標準中蒸發殘渣依然只有水這一項測試,而沒有乙酸、乙醇以及正己烷,在這些條件下三聚氰胺-甲醛成型品能否使用。
董金獅表示,作為一個民間環保機構,他們會將以上問題反映到相關部門,“利用我們多年來在食品包裝行業的經驗,為舊標準的更新與新標準的修訂提出合理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