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國家標準委獲悉,從明年2月1日起,我國將實施新的牙膏國家標準《牙膏》(GB 8372-2008),該標準適用于清潔及護理口腔的各種牙膏。與2001年舊版的牙膏標準相比,新國標在許多方面都做了增加和調整,首次將“二甘醇”和“三氯生”等物質列入原料規范中并明確限量值,明確了含氟兒童牙膏中氟的指標限量值。
據悉,新國標將成人含氟牙膏的氟含量底線由0.04%提高至0.05%,并規定兒童含氟牙膏中氟含量應在0.05%到0.11%之間。牙膏產品的pH值由5.0至10.0調整為5.5至10.0。新國標還將這幾年來備受消費者關注的功效型牙膏明確列入新國標的適用范圍。
“氟預防齲齒的作用在國際上是公認的,但氟加多了也會對人體產生副作用。牙膏中氟含量在0.04%至0.15%間較為合適。但是,有效氟在牙膏膏體中含量會隨時間遞減,所以新標準將成年人含氟牙膏的氟含量底線提高了。特別小的兒童應在大人監督下刷牙,一次牙膏使用量最好為豌豆粒大小。”
關于pH值,標準主要起草人、全國牙膏蠟制品標準化中心常務副主任孫東方說:“pH值代表牙膏的酸堿性,pH值低于7.0時呈酸性,高于7.0時呈堿性,pH值過高或過低對牙齒及口腔黏膜都有損傷。為更好地保護牙齒,與國際標準接軌,新國標對此作了微調。”
孫東方表示,我國以往沒有功效型牙膏標準,整個行業缺乏統一的規范。目前,我國已出臺首部功效型牙膏標準。下一步,相關部門將加緊制定有關的評價方法,以更加完善對功效牙膏的管理。
據介紹,新國標中禁止牙膏添加的成分有近1500種,包括消費者關注的二甘醇等。同樣受消費者關注的三氯生則被列入到允許添加的防腐劑中,但明確不得超過0.3%。
【追蹤閱讀】
去年5月,美國、巴拿馬、新加坡等國檢查出進口的中國牙膏中含有二甘醇,并在本國下達“禁售令”。隨后,香港海關呼吁市民停用內地產的幾種含氟牙膏和藥物牙膏。今年年初,又發生了“牙防組認證風波”和“高露潔14天快速美白遭投訴”事件。而少數牙膏產品夸大功效、虛假宣傳,使消費者對功效型牙膏的質疑聲不斷。
這次修訂后的新國家標準,對二甘醇的使用有著明確的規定:不許人為在原料中添加,如作為雜質帶入,在牙膏中的含量不得超過0.1%。與此同時,從今年12月1日起,另一個有關牙膏二甘醇的國標《牙膏中二甘醇的測定》(GB/T 21842-2008)也將正式實施。該標準適用于牙膏中二甘醇含量的測定,規定了牙膏中二甘醇的氣相色譜和氣相色譜-質譜的測定方法。根據該標準的方法檢出限值,氣相色譜法為0.05g/kg(克每千克),氣相色譜-質譜法為0.03g/kg。
據悉,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很多國家都使用二甘醇作為牙膏添加劑,這是一種類似于保濕劑的物質,可以防止牙膏體變干。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有科學家提出二甘醇可能會給人帶來不確定的傷害,出于安全考慮,很多國家尤其是歐洲國家漸漸停止使用二甘醇,已用安全系數更高的甘油、山梨醇等替代性原料作為添加劑。
國家質檢總局對國內牙膏市場的專項抽查顯示,國內生產的牙膏絕大多數未檢出二甘醇。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牙膏產品的總體質量是穩定的,而且近年來抽查合格率也呈上升趨勢。去年,行業產品抽查合格率達到100%。目前,正規廠家生產的牙膏產品質量是有保證的。新標準實施后,多數企業的產品完全可以達到要求,消費者可以放心使用。但一些私人小作坊的產品則還需相關部門加大監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