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于10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的《腌制肉制品衛生標準》,原先執行的《廣式臘肉衛生標準》將廢止,由于新標準是按北方臘味制品的標準來定的,其中酸價、過氧化值兩項標準更是被外界稱為制約廣式臘味的"瓶頸","廣式臘味即將退出江湖"的謠言也一度四起。
在此次新國家標準中,對腌臘肉制品的定義、指標要求、食品添加劑、生產加工過程的衛生要求、標識、包裝、運輸、貯存和檢驗方法都作了明確的規定,同時還界定了腌臘肉制品的過氧化值、酸價、鉛、無機砷、鎘、總汞、亞硝酸鹽等理化指標。此次新標準屬于強制性標準,即無論是生產何種腌臘肉制品的企業都應無條件達到標準要求,過渡期為一年,2005年10月1日前生產并符合舊標準要求的產品,允許銷售到2006年9月30日止......這些規定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讓臘肉制品更衛生、更安全。
過氧化值是指臘味食品的氧化程度,以前的《廣式臘肉衛生標準》對過氧化值沒有要求;酸價則是用來衡量臘肉制品酸敗程度的指標,此前以及即將執行的新標準都將其規定在每克肉制品中含量不高于4毫克,還有鉛、無機砷等重金屬含量指標,對于這些新指標,業內人士認為,這樣將有利于有關部門對臘肉制品進行全方位的監控,保證食品出廠時的安全性,能夠讓消費者吃得放心。
另外,此次新標準還規定,廣式臘肉是指用鮮豬肉切成條狀,經腌制、烘焙或晾曬而成的肉制品。感官上應具有外表光潔、無粘液、無霉點,灌腸制品的腸衣干燥且緊貼肉,具有該肉制品應有的光澤,切面的肌肉呈紅色或暗紅色,脂肪呈白色組織狀態,無異味,無酸敗味等特點。
國家質檢總局近期按照目前執行的舊標準,對江西、浙江、湖南、廣東等4個禽類腌臘肉制品生產傳統省份的46家企業生產的49種產品進行了國家監督抽查,產品抽樣合格率只有67.3%。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看出,此次新標準的出臺將有利于全國臘味行業水平的整體提高,有利于規范和凈化全國的臘味市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