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在農業標準化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以保障農產品質量、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為核心目標,國家層面出臺了一系列具有深遠影響的國家標準。其中,《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生鮮食用農產品》(GB 43284-2023)強制性國家標準的發布適用于蔬菜(包含食用菌)、水果、畜禽肉、水產品和蛋等生鮮食用農產品商品的銷售包裝。該標準自2024年4月1日起正式實施,旨在規范生鮮農產品市場,遏制過度包裝現象,引導行業向綠色低碳方向發展,不僅有助于減少資源浪費,也有利于推動消費者對健康環保生活方式的認知與踐行。
同時修訂并發布的《小麥》(GB 1351-2023)、《大豆》(GB 1352-2023)等強制性國家標準,則從糧食安全源頭入手,細化了產品質量評價指標和生產技術規范,為我國主要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和品質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進一步確保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和市場秩序。
此外,國家糧食和儲備局、國家林草局也積極參與標準制定,發布《鷹嘴豆》( LS/T 3127-2023)、《油茶》(LY/T 3355-2023)等多項產品標準,推動特色農業資源的合理利用與高效開發,鼓勵產業創新升級,并通過建立健全涵蓋更多農產品種類的標準體系,引導和支持相關產業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方向發展。由此產生的高質量農產品既滿足了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需求,又促進了農村經濟多樣化發展。
地方層面上,廣西壯族自治區結合本地特色產業,持續健全螺螄粉和甘蔗等特色農產品的標準體系,通過全產業鏈標準化建設,有效提升了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帶動了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而在西部地區,西藏、甘肅、青海、新疆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地則圍繞天麻、靈芝、藏羊等特色農業資源,深入開展了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通過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優化資源配置,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切實提高了當地農民收入水平和農產品附加值,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