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代 | 標 準 化 大 事 記 |
2002
|
第66屆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大會在北京舉行
我國向WTO成員通報首批標準 國務院七部委印發《關于推進采用國際標準的若干意見》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國家標準委召開全國采用國際標準工作會議 國家標準委發布《關于加強強制性標準管理的若干規定》 |
2001
|
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與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合并,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成立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
2000
|
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下發了《關于強制性標準實行條文強制的若干規定》。
|
1999
|
中國標準研究中心成立。它是在原中國標準化與信息分類編碼研究所、中國技術監督情報研究所和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質量管理研究所合并成立的。主要負責標準化、質量、商品條碼、企事業單位代碼的研究、咨詢、服務和開發工作。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第22屆大會在京召開。 |
1998
|
國家技術監督局更名為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全國的標準化、計量、質量、認證工作并行使執法監督職能。
|
1997
|
國家技術監督局召開全國消滅無標生產經驗交流暨工作會議。
國家技術監督局與國家新聞出版署聯合發布《標準出版管理辦法》。 國家技術監督局召開全國消滅無標生產工作暨試點縣經驗交流會議,形成了我局關于進一步開展縣以下工業企業消滅無標生產工作的意見。 |
1996
|
國家技術監督局和農業部聯合召開第三次全國農業標準化工作會議。確定標準化工作“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規劃。
國家技術監督局召開第四次技術監督工作會議,確定技術監督工作“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規劃,包括標準化工作“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規劃。 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關于加強農業標準和農業監測工作促進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發展意見》。 |
1995
|
國家技術監督局開始在全國建立農業標準化示范區。
國家技術監督局和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在北京簽訂標準和計量合作議定書。 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查處食品標簽違法行為規定》。 |
1994
|
國家技術監督局召開第三次全國技術監督工作會議。提出標準化工作要全國落實第四次全國采標工作會議提出的各項任務,積極穩妥的推行采標產品標志制度,積極推行消滅無標生產活動。要嚴格執行強制性標準;加快國家標準制修訂速度。
國家技術監督局召開第三次全國技術監督工作會議。提出標準化工作要全國落實第四次全國采標工作會議提出的各項任務,積極穩妥的推行采標產品標志制度,積極推行消滅無標生產活動。要嚴格執行強制性標準;加快國家標準制修訂速度。 ISO章程和工作程序規則發布。 |
1993
|
國家經貿委和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聯合召開第四次全國采用國際標準工作會議。
國家技術監督局對6400多個強制性國家標準進行了復審,最后確定其中1666項為強制性國家標準。 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管理辦法》、實行采標產品標志制度。 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采用國際標準產品標志管理辦法》。 |
1992
|
國家技術監督局召開第一次全國質量認證工作會議。
|
1991
|
在ISO第15次全體大會上,中國第四次被選為ISO理事國成員,任期從1992年至1994年。
國家技術監督局召開第二次全國技術監督局工作會議。提出要適當控制標準數量的增長,貫徹“提高水平,改善結構,發展重點”的原則,進一步提高我國各類標準的水平。 國家技術監督局確定各行業標準管理范圍及各行業標準代號。 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認證管理條例》。 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標準檔案管理辦法》、《標準出版發行管理辦法》、《農業標準化管理辦法》。 國家技術監督局召開第一次全國農業標準化工作會議(第二次全國農業標準化會議)。 |
1990
|
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實施條例》。
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第54屆大會在北京召開。 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國家標準管理辦法》、《行業標準管理辦法》、《地方標準管理辦法》、《企業標準化管理辦法》、《能源標準化管理辦法》、《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章程》。 國家技術監督局布置對各級標準依法進行清理整頓。 國家技術監督局和意大利全國標準化協會于北京簽訂標準化合作協議。 |
1989
|
第一次全國技術監督工作會議召開,確定了“以質量為中心,以標準計量為基礎”的技術監督工作方針。
國際標準化組織和國際電工委員會(ISO/IEC)導則出版。 海峽兩岸的中文信息編碼學術討論會在北京舉行。 |
1988
|
國務院決定撤消原國家標準局、國家計量局、國家經委質量局,合并成立國家技術監督局。負責全國標準化、計量、質量工作并進行執法監督工作。
亞洲、大洋州開放系統互聯研究會(AOW)成立。 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于1989年4月1日起實施。 在ISO第14次全體大會上,中國第三次被選為ISO理事會成員國,任期從1989年至1991年。 我國承擔ISO/TC20/SC1和ISO/TC179/SC2兩個分會秘書處工作。 中國標準化與信息分類編碼研究所中國物品編碼中心成立。 |
1987
|
中國標準情報中心成立。
國家標準局和農牧漁業部聯合發布《關于加強鄉鎮企業標準化工作的若干規定》。 國際標準化組織與國際電工委員會第一聯合技術委員會(ISO-IEC/JTC1)即計算機與信息處理委員會成立。 中國標準化綜合研究所和信息分類編碼研究所合并,成立中國標準化與信息分類編碼研究所。 |
1986
|
國家標準局召開全國采用國際標準工作會議(第三次全國采標會議)。
國家標準局發布《國家實物標準暫行管理辦法》、《制定工農業產品國家標準工作程序的補充規定》、《主要工農業產品國家標準出版發行管理辦法》。 ISO主席和IEC主席分別訪問中國。 國家標準局實行產品質量認證標志制度,分為合格認證標志和安全認證標志兩種。 |
1985
|
國家標準局、農牧漁業部聯合召開全國農業標準化工作會議(第一次全國農業標準化工作會議)。
在ISO第13次全體大會上,中國繼續被選為ISO理事會成員國,任期從1986年至1988年。 國務院發布《產品質量監督試行辦法》,并建立國家產品質量監督制度。 國務院發出《關于加強專業纖維檢驗工作的通知》,決定“纖維檢驗局”改稱“中國纖維檢驗局”,仍由國家標準局領導。 國務院批準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獎勵條例》,標準科技成果納入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勵范圍。 |
1984
|
國家經委和國家標準局聯合召開采用國際標準工作會議(第二次全國采標會議)。
國家標準局發布《采用國際標準管理辦法》。 國務院、中央軍委頒布《軍用標準化管理辦法》。 國家標準局頒布《專業標準管理辦法》。 國務院批轉國家經委《關于加快采用國際標準工作的報告》。 國家標準局信息分類編碼研究所成立。國家標準局、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國家科委、對外經濟貿易部聯合發布《技術引進和設備進口標準化審查管理辦法(試行)》。 |
1983
|
IEC電子元件質量評定體系(IECQ)的認證管理委員會(CMC)接納中國為正式成員。
中國標準化協會和加拿大標準理事會于北京簽訂標準合作協議。 |
1982
|
國家標準總局改名為國家標準局。
在ISO第12屆全體會議上,中國被選為ISO理事會成員國,任期從1983年至1985年。 國家標準局召開采用國際標準經驗交流和制定規劃座談會(第一次全國 采標會議)。 國務院批轉國家標準局《關于加強標準化工作的報告》。 |
1981
|
ISO/TC46“文獻委員會”第19屆年會在中國召開。
中國電子元器件質量認證委員會成立。 我國粉末冶金測氧方法標準被采納為國際標準草案ISO/DIS4493。 國家標準總局召開全國能源標準化工作會議。 國家標準總局召開全國企業標準化工作會議。 國家標準總局發布《工業企業標準化工作管理辦法(試行)》。 |
1980
|
國家標準總局發布《參加國際標準化組織技術活動暫行規定》。
中國標準化協會和美國國家標準學會于紐約簽訂標準化協議。 中國標準化協會和英國標準學會于北京簽訂標準化合作協議。 國家標準總局召開第一次全國產品質量監督檢驗工作會議。 在第45屆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年會上,中國被選為IEC執行委員會委員,任期從1981年至1986年。 中國標準化協會在京舉行“世界標準日”紀念活動。 |
1979
|
聯邦德國標準化學會代表團訪問我國,與中國標準化協會在京簽訂1979年度合作議定書。
中國標準化協會代表團訪問聯邦德國標準化學會在柏林簽定標準化合作協議。 國家標準局和法國標準化專署于杭州簽訂標準化協議。 國家標準總局提出在各省、市、自治區籌建成立標準情報資料中心的建設。 國家標準總局發出《關于部標準直接提為國家標準程序的暫行規定》。 中國標準化協會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通過了《中國標準化協會章程》,選舉產生了第一屆理事會。 國務院頒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管理條例》。 中國第一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I“全國電壓電流等級和頻率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 國家標準總局質量監督局成立。 纖維檢驗局恢復成立,由國家標準總局領導。 中國標準化協會表團參加在日內瓦召開的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第11屆全體大會。 |
1978
|
中國申請加入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同年8月被ISO接納為成員國,時間從1978年9月1日算起。
中國標準情報中心成立。 國家標準總局成立,由國家經委代管,撤銷原國家標準計量局。 中國標準化協會成立,主要負責標準化的宣傳、推廣和學術交流工作。 ISO秘書長訪問中國。 |
1977
|
國際物品編碼協會(EAN)成立。
|
1976
|
國家標準計量局和第一機械工業部在上海召開有12個城市參加的在進行企業技術改造時搞好標準化工作的經驗交流會。
|
1972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計量局成立,由中國科學院代管。原國家科委標準局撤銷。
|
1964
|
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召開農業方面的標準化工作會議。
|
1963
|
國家科委發布統一標準代號、編號的幾項規定,對部標準代號、編 號、部指導性技術文件代號、編號和企業標準代號、編號作了統一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布了《工農業品和工程建設技術標準管理辦法》。 第一次全國標準化工作會議召開。 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發布中國第一個十年標準化發展規劃。 國家科委指定了32個研究所、設計單位為國家的標準化核心機構,負責各行業標準的起草、歸口管理工作。 標準化綜合研究所成立。 技術標準出版社成立。 |
1962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通過了《工農業產品和工程建設技術標準管理辦法》。
社會主義國家標準化機構代表會議第七屆年會在北京召開。 |
1961
|
國務院頒布《工農業產品和工程建設技術標準暫行管理辦法》。
|
1958
|
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與國家技術委員會合并為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設標準局,負責管理全國的標準化工作。
國家發布GBI-58《標準幅面與格式》國家標準。同年,提出《編寫國家標準草案暫行辦法》,規定了標準的編寫要求。 |
1957
|
中國以世界動力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委員會名義申請加入國際電工委員會(IEC),8月被接納為成員國。同年,中國派出了代表團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了在莫斯科召開的IEC第22屆年會。
國家技術委員會草擬了關于建立和開展全國標準化工作的意見稿,提出中國國家標準化工作的基本方針:結合我國具體情況,以學習蘇聯國家標準為基礎,并吸取世界先進經驗,建立為我國社會主義工業體系服務的國家標準制度。 |
1956
|
中國標準化代表團到莫斯科參加社會主義國家標準化機構代表會議第一屆年會。
|
1955
|
國家技術委員會成立,設標準局,負責管理全國的標準化工作。
|
1949
|
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成立,設有標準規格處。中財委批準了中央技術管理局制定的《工程制圖》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