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地說,標準就是要求,就是市場和消費者的要求,農業標準化就是按照標準生產農產品的全過程。 農業標準化的目的是將農業科技成果和多年的生產實際相結合,制定成“文字簡單、通俗易懂、邏輯嚴謹、便于操作”的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向農民推廣,最終生產出質優、量多的農產品供應市場,不但能使農民增收,同時還能很好地保護生態環境。其內涵就是指農業生產經營活動要以市場為向導,建立健全規范化的工藝流程和衡量標準。 在歐美和日本等發達國家,農業是以高度的標準化為基礎生產的。農產品從新品種選育的區域試驗和特性試驗,到播種、收獲、加工整理、包裝上市,都有一套嚴格的標準。農民種植農作物,用什么品種、何時下種、何時施肥、施多少肥、何時采摘,都有嚴格的規定。上市出售的黃瓜,它的長短、粗細、彎曲程度都必須符合標準。在日本,所有農產品進入市場前,都要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嚴格篩選分級。魚蝦是以“條”為計量單位;梨、蘋果多以“只”為計量單位;大白菜、包菜以一棵、半棵標價。在市場上見不到以重量單位計價銷售的蔬菜、水果,等級外的農產品是不允許進入市場銷售的,而只是作為加工原料。
聲明:
① 凡本網所有原始/編譯文章及圖片、圖表的版權均屬食品伙伴網所有,如要轉載,需注明“信息來源:食品伙伴網”。
② 凡本網注明“信息來源:XXX(非食品伙伴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郵箱:bz#foodmate.net(發郵件時請將#換成@) QQ:36398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