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農業標準化示范區?
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是指按照一定的種植或養殖標準組織生產和管理,其產品達到相關質量標準要求,并對周邊地區起到示范、帶動作用的農業生產區域。它的建設始于1996年原國家技術監督局(國家質檢總局前身之一)開始在全國開展大規模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工作,至今已有13年的工作歷史。
目前,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共分為國家級、省級和市級三個級別,分別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及市農業局等主管部門批準立項及驗收。
我市總共建成各級標準化農業示范區25個,其中國家級示范區8個,市級示范區17個;正在建設中各級標準化農業示范區17個,其中國家級示范區6個,省級示范區6個,市級示范區5個。
已建成8個國家級農業示范區為:東西湖無公害蔬菜、洪山高體型異育銀鯽、蔡甸無公害蓮藕、新洲無公害蔬菜、江夏大花山苗木花卉、新洲雙孢蘑菇、蔡甸優質西甜瓜、漢南中華絨螯蟹。
2、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應具備哪些條件?
1)基地環境(土壤、水、大氣)質量符合國家有關標準;
2)種植區域相對集中連片,并具備一定規模;
3)所種植的作物有現行標準可循,并結合實際制定相應的技術操作規程;
4)基地管理體系、管理制度及服務體系比較健全;
5)商品率較高、市場份額較大;
6)生產放心的無公害產品或綠色食品或有機食品;
7)實行產業化經營及“公司+基地+農戶+標準”等良好的生產經營模式;
8)當地政府重視農業標準化工作,有相應的標準基地建設發展規劃及有關配套政策措施。
3、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的基本目標是什么?
1)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的標準化水平和組織化程度,促進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現代化發展;
2)提高農業生產經營者和管理者的標準化意識;
3)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方法等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推廣能力明顯增強;
4)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明顯提高,形成基本的檢測手段和監測能力,保障食品安全;
5)農業生產效率,農民收入明顯提高,生態環境改善,示范帶動作用顯著,取得良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