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情況
我國包裝行業規模龐大,目前國內生產企業約二十余萬家,涉及產品種類數以萬計,然而超過80%的企業以生產傳統包裝產品為主,產能過剩問題顯著,包裝廢棄物對環境產生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同時由于缺乏綠色化先進技術以及綠色包裝意識的缺失,難以滿足當今市場對綠色包裝產品的需求,因此包裝行業“供給側結構”亟需調整。要改變這種格局,最有效的方式是通過“綠色包裝評價”這一重要技術杠桿,促進企業產品更新換代和產業結構升級,以化解包裝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從而在本質上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進而推動我國包裝產業由傳統模式向綠色模式轉變。
我國自2015年起,圍繞綠色產品、節能低碳,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如《中國制造2025》、《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綱要2015年行動計劃》、《2015年循環經濟推進計劃》、《關于加強節能標準化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支持企業實施綠色戰略、綠色標準、綠色管理和綠色生產,建立統一的綠色產品體系,開展綠色評價,引導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實施節能標準化示范工程。”在一系列國內政策和國際發展趨勢的推動下,我國于2017年5月首先發布并實施了國家綠色產品標準GB/T 33761-2017《綠色產品評價通則》。
二、目的意義
目前國內外綠色包裝僅停留在概念階段,至今尚無嚴格的統一定義和評價標準,因此將綠色包裝從概念轉化為明確的評價要求即建立科學、合理、可操作的綠色包裝評價標準體系,是當今社會發展的迫切需要,是政府監管部門、行業協會和相關企業開展綠色包裝評價工作和編制具體包裝產品的綠色包裝評價規范的重要依據。同時綠色包裝評價屬于低碳、節能、環保領域的基礎性標準化研究工作,推動綠色包裝評價研究和應用示范,對轉變包裝產業結構、實現包裝行業可持續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因此,《綠色包裝評價方法與準則》標準的實施是貫徹落實《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標準化戰略的具體措施,是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是將創新技術及時轉化為國家標準或者國際標準并指導生產的典范。
三、主要內容
本標準針對綠色包裝產品低碳、節能、環保、安全的要求,結合GB/T 33761《綠色產品評價通則》中“綠色產品”的定義,提出了“綠色包裝”的內涵,即“在包裝產品全生命周期中,在滿足包裝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危害小、資源能源消耗少的包裝”。圍繞“綠色包裝”定義,在標準編制過程中融入了“全生命周期”理念、在評價指標上涵蓋了資源+能源+環境+產品四大屬性,在框架上規定了綠色包裝評價準則、評價方法、評價報告內容和格式。
評價準則:從資源屬性、能源屬性、環境屬性和產品屬性四個方面規定了綠色包裝等級評定的關鍵技術要求,給出了基準分值的設置原則:重復使用、實際回收利用率、降解性能等重點指標賦予較高分值。
評價方法:分為評價流程、評價分值的計算和核查方法三部分。給出了評價指標體系中各一級指標的分值計算方式及其權重值,以及綜合得分計算公式和綠色包裝等級的分數段劃分。規定了評價工作的具體開展方式,同時對評價準則中要求的支撐文件提出明確要求。
評價報告內容及格式:對評價報告內容作出了基本要求,并在附錄C中提供了參考示例,用以指導具體行業具體產品的評價報告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