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政府前秘書長縢國際、中國加工流通協會副會長陳繼梅等出席會議并作講話。他們強調了標準化工作對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特別指出,標準即是科技發展的技術支撐,也是科技發展的重要成果,各級企業應強化標準意識,運用綜合標準化手段統籌推進企業發展。要求肉丸生產企業和銷售企業深入理解和掌握標準,持之以恒貫徹和執行標準,生產和銷售符合標準的肉丸,營造安全健康的肉丸市場,做負責任的企業。福建騰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會上介紹和展示了企業依據《肉丸》標準進行生產和管理的情況,并代表肉丸行業做出執行與貫徹標準的鄭重承諾。中國商業聯合會商業標準中心總工程師曹德勝在會上對《肉丸》標準的技術要點進行了重點解讀。
我國是肉類生產和消費的大國,“十一五”期間,我國肉類工業總產值突破1萬億元,肉類總產量約占世界總量的1/4。近年來,肉丸類產品的消費需求持續快速增長,肉丸起源于南方,但目前已經走遍祖國大江的南北,走進千萬人家的飯桌,以其方便和美味的特點成為人們四季消費的肉類加工食品。
鑒于目前市場上肉丸的質量參差不齊,含肉量70%的叫肉丸,含肉量10%甚至不足10%的也叫肉丸,還有的把不含肉的亦稱“肉丸”。“肉丸無肉,做肉丸的不吃肉丸”現象的存在,嚴重擾亂了“肉丸”的市場,嚴重損害了肉丸生產企業的聲譽,也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因此,《肉丸》標準的實施是十分必要的。
由福建騰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惠發食品有限公司、杭州唯新食品有限公司、山東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安井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山東佳士博食品有限公司、南京雨潤食品有限公司、鄭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青島正大有限公司、福建海壹食品飲料有限公司、深圳市華測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肉類協會和中國商業聯合會商業標準中心等單位起草制定的國內貿易行業標準《肉丸》已于2011年11月1日開始實施。
“標準”對肉丸進行明確的定義:“以畜肉、禽肉、動物性水產品等為主要原料,添加水、淀粉等食品輔料,經絞碎、腌制或不腌制、乳化(斬拌或攪拌)、成型、熟制或不熟制、冷卻、速凍或不速凍等工藝制成的產品”;依據含肉量將肉丸分為特級、優級和普通級,其含肉量分別為不低于65%、55%和45%,即冠名為“肉丸”產品的含肉量都應在45%以上;對肉丸的原輔料進行了嚴格的規定,應符合相關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要求,從源頭保證肉丸的質量;明確了肉丸的感官指標、理化指標和衛生指標的技術要求及檢驗方法;并且規定了肉丸成品不應包冰衣,在銷售環節應配有冷藏柜或冷凍柜,不應裸露銷售。肉丸標準的實施,為肉丸的生產、檢驗和銷售提供了科學依據。
國內貿易行業標準SB/T 10610-2011《肉丸》宣貫會,進一步深入和廣泛的宣傳標準,推進標準切實走進肉丸的生產企業、銷售企業;走進監督檢驗執法部門;走近消費者,讓標準切實成為生產、銷售和消費的準繩。全社會應共同努力,樹立誠信的經營理念,生產合格的消費產品,營造安全的銷售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