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2010年9月4~5日,第一屆國家農藥殘留標準審評委員會(以下簡稱“農殘標委會”)第二次會議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召開,本次會議是農殘標委會本年度召開的第二次會議。會議主要審評了15項農藥殘留檢測方法標準、農藥殘留國家標準清理和國際食品法典標準轉化原則。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周普國參會并講話,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巡視員王兆斌、牡丹江市副市長王育偉以及29位委員出席了會議。
周普國副主任委員指出,按照危朝安副部長在今年4月國家農藥殘留標準審評委員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要求,在委員會各位專家的共同努力下,第一屆農殘標委會正在抓緊完成標準體系建設規劃的編制工作,各項工作順利推進:一是標準制定和轉化工作開局良好,目前,已完成300項新制定標準的草案編制工作;轉化700項國際食品法典標準所需的2300批次殘留監測任務也正在開展。二是標準清理工作推進順利,目前,355項農藥殘留限量標準在75種農產品中實際殘留量的監測工作已全部完成,共生成5萬多個監測數據;28項檢測方法標準正在全國18家科研單位開展重復性驗證試驗。三是標準評審規范進一步健全,農業部今年7月頒布實施了《國家農藥殘留標準審評委員會章程》,并對《食品中農藥殘留風險評估指南》等3項評審技術規范進行了修改完善。四是發布了一批國家標準,今年4月,審議并通過了134項農藥殘留限量標準。
會議重點審議了15項農藥殘留檢測方法標準(送審稿),建議由起草單位按照新的標準編制要求繼續完善后再提交農殘標委會審議;介紹了新制定的《農產品及食品中農藥殘留風險評估指南》等3項技術規范,進一步明確了農藥殘留風險評估原則和限量標準制定方法;討論了農藥殘留國家標準清理和國際食品法典標準轉化原則(討論稿),初步形成了標準清理和轉化意見,將由委員進一步提出意見提交農殘標委會秘書處。
“我國農藥殘留標準工作起步較晚,基礎薄弱,儲備不足,3年7000項標準,時間緊、任務重,實施起來絕非易事。”周普國強調,今年下半年要在上半年“開好局、起好步”的基礎上,繼續加大工作力度,確保按期完成標準審查工作。他要求,委員們要從不同領域、不同角度對每項規劃、每項標準,提建議、提意見,形成合力,保證標準的科學性;要探索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符合國際慣例、滿足政府監管需要、滿足農業生產需要的農藥殘留風險評估機制,增強農藥殘留標準的實用性;要進一步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提高農藥殘留標準審評水平,更要加強對法規政策的學習,提高依法履行職責的能力,同時還要加強公共政策的學習,提高統籌協調、妥善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