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葡萄酒已經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家庭的餐桌上。然而,由于缺乏相關分級標準,一般消費者很難分清葡萄酒品質的差異。而企業自行制定的產品分級,也難以得到廣泛認同。即使經常消費葡萄酒的人面對眾多國產葡萄酒,也一片茫然--是品牌代表質量,還是產區代表質量,或者年份代表質量?是五星級別高,還是大師級級別高?諸多疑問一時無法解決,有些消費者無法分清哪類品質更好,最后干脆依據價格來判斷。這不能責怪消費者不理性,而是國產葡萄酒亟須分級標準,刻不容緩。 □今報記者 郭勝/文 張培方/圖市場現狀 分級各有各的"家法"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還沒有葡萄酒分級的相關標準,市場上的葡萄酒分級標準都是企業制定的,而且分級依據各不相同。目前主要有年份分級、酒莊分級、樹齡分級、綜合分級等。如長城干紅葡萄酒,等級有"四星"、"五星",星級越高價格越貴;而張裕葡萄酒則分為"大師級"、"珍藏級"、"特選級"、"優選級".大師級葡萄酒的售價在300元以上,特選級在100元上下,而優選級一般50元左右。據了解,張裕公司從2006年推出的葡萄酒評級方法,是企業采用的"綜合評定方法".評定方法包括了原料質量(葡萄品種、產區土壤、氣候、栽培技術等)、工藝條件(釀酒師的技術、原酒的發酵溫度以及酵母的選擇等)、陳釀設備(選用的橡木桶)等因素。
此外,某些品牌在采用產區分級時,突出的是大產區概念,如賀蘭山東麓產區,而有的則將產區分級具體化,細化到A區、B區這樣的小產區。A區的比B區的產品相對價格也高。而酒莊酒在表明葡萄出處的同時,也作為葡萄酒分級的依據。在消費者看來,市場上酒莊酒等同于優質高檔酒。然而,從知名的長城、張裕到地方性的小品牌,幾乎都有酒莊酒。品名之爭 "解百納"成香餑餑
"解百納"是葡萄酒行業最被熟知和認同的,目前冠以"解百納"葡萄酒的有張裕、長城、威龍、王朝等諸多品牌,但價格并不相同。不僅價格不同,同樣是解百納,有采用蛇龍珠生產的,有赤霞珠生產的,也有品麗珠生產的。記者了解到,國內葡萄酒行業里目前的認識是,解百納是赤霞珠、蛇龍珠、品麗珠"三珠合一"的品類名稱,但具體成分,比例各占多少,則是企業的"秘密".
中國農業大學葡萄酒科技發展中心主任黃衛東表示,目前市場上所謂的解百納葡萄酒,其實大多品種、產區不清晰,如果按照其他國家的分級標準,這類葡萄酒只是一個日常餐酒的水平。
據一項網上的問卷調查顯示,有近75%的消費者只能依據價格的高低來判斷葡萄酒的好壞。但專家認為,這樣的判斷并不科學。
專家評測 現行標準分不出高低
企業的分級能區分出葡萄酒品質的高低嗎?專家表示,由于沒有相關葡萄酒品質分級標準,目前在市場上常見的等級劃分,大多是企業自行建立的,不具有全面性和代表性。
據央視《每周質量報告》報道,3位國內評酒專家選擇同一品牌分別標注為大師級、特選級和優選級3款葡萄酒(按照企業制定的分級體系,大師級是最高等級,特選級為中間等級,優選級為最低等級),按照國際通行的葡萄酒品質品評方法,由專業評酒師對3款葡萄酒進行品評打分,之后將3款酒裝入了同樣的酒套送到實驗室進行測試。分析結果顯示,測試得出了和評酒師品評結果基本相同的結論,標注為不同等級的3款酒沒有明顯區別。
國家葡萄酒質檢中心總工程師張燕告訴記者,2008年實行的 GB 15037-2006《葡萄酒》中只有相關感官理化指標分級,即劣質品、不合格、合格、優良、優質5個級別,沒有進一步的等級劃分。
專家表示,產區、年份、酒莊、樹齡等條件,跟葡萄酒的質量都有著很直接的關系。然而,都不是構成優質葡萄酒的唯一條件。未來標準 更全面、更細致的區分
為了讓國內葡萄酒能夠走上正軌,國家葡萄酒質檢中心正聯合國內葡萄酒龍頭企業,醞釀起草既和國際接軌又契合我國行業情況的分級標準。據了解,葡萄酒的酒標是葡萄酒的身份,消費者可以通過標注的信息了解葡萄酒的品質。除了級別,酒標上還會清楚地標明原料葡萄的產地、品種等信息,而這些信息都能夠真實反映葡萄酒的品質。而目前國內即將啟動的分級標準工作,就是要制定一個關于葡萄酒的統一、有效、易懂的分級標準,推動我國葡萄酒質量的提高。
張燕透露,目前著手制定葡萄酒的分級標準,主要從紅酒原料產區、品種、產量控制等指標,對不同級別檔次的紅酒做出劃分,讓消費者通過查看酒標就可以判斷葡萄酒的品質。不過張燕也表示,由于目前暫時不能形成統一的標準基礎,各個企業對制定統一的葡萄酒分級標準熱情不高,標準制定比較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