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部長陳竺在1月20日召開的第一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成立大會上指出,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食品行業發展迅速,一些食品標準已不能適應食品行業發展和保證食品安全的需要。
陳竺說,當前,我國食品安全標準工作面臨新的形勢和挑戰。
一是食品標準間缺乏有效銜接和協調,可操作性不強。我國現有食品衛生標準、質量標準和行業標準,有的標準覆蓋面相對局限,通用性較差,對同一種食品,食品安全的指標往往分散在各類不同的標準中,標準間存在重復、交叉的問題;有的標準限量指標缺乏對應配套檢測方法,存在標準缺失和空白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影響到標準的實施和效果。
二是食品安全標準的科學性亟待提高。食品安全標《 華 夏 酒報》全年訂價156元準應當以風險評估為基礎,按照我國居民的實際膳食結構,經過廣泛調查研究和科學分析,才能確保食品安全標準的科學性。由于我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的工作基礎薄弱,食品安全監測、總膳食調查等研究數據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食品安全標準的科學性。
三是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設亟待加強。食品標準制定多以部門為主,缺乏統籌規劃和綜合協調,沒有形成食品安全標準工作的合力;食品安全標準研制力量薄弱,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明顯不足,與食品安全標準制定工作的實際需要存在較大差距;
四是標準工作的保障機制不健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工作經費嚴重不足,影響了食品安全標準制定和宣傳指導,難以對標準的執行情況進行系統跟蹤和評價。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食品安全標準的制定工作,也影響到食品安全標準的有效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