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水中的氟含量如果超標,牙齒表面會失去光澤;如果長期攝入過量的氟,還會損壞骨骼和腎臟。此次,我們直接規定了礦泉水當中的氟含量如果大于1.0mg/L時,應標注'含氟'字樣,這無疑給消費者提了一個醒。
農夫山泉、樂百氏……市場上這些琳瑯滿目的礦泉水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中越來越依賴的天然飲用水了。
從10月1日起,這些礦泉水中的銻、錳、鎳等金屬、微生物,以及潛在致癌物溴酸鹽等都將受到嚴格的限制。如果礦泉水包裝上寫著"含氟"字樣,那么就不適合兒童等特殊群體飲引用了。
新的《飲用天然礦泉水》國家標準正式實施,這是針對1995年制定的國標所進行的一次修訂。
《北京科技報》:為什么重修礦泉水標準? 新標準解決了哪些問題?
郭新光:一般來說,《飲用天然礦泉水》標準應該在五年左右修訂一次。此次修訂距離上一次制定標準已經過去了十幾年。之前的國標已經不能完全概括出目前礦泉水的現狀,加之國際上對于礦泉水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和國際接軌,所以就制定了此次的新標準。
新國標增加了一些有利于食品安全的指標,如污染物和微生物的指標,規定不得用容器將原水運至異地進行灌裝,這樣有助于減少污染。總的來說,新國標可以解決天然礦泉水的監管和質量問題。
《北京科技報》:為什么此前的標準沒有對污染物等作出嚴格的規定?
郭新光:各個時期在污染物上有著不同的特點。新標準增加了對天然礦泉水中銻、錳、鎳3種金屬物質和溴酸鹽的指標限量,這些指標都跟污染有關。
銻、錳、鎳等金屬物質都是我國工業發展中所排放的污染物。之前的標準是1995年制定的,那時工業沒有這么發達,工業污染也沒有現在這么嚴重,沒有必要對這些金屬污染進行限制。可如今,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排放的金屬物種類也與日俱增,它們會對水體環境造成比較大的污染,進而威脅人體健康。以銻為例,它對人體有致癌性,會導致肝、皮膚、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等方面的疾病,過量的銻還可能引起急性心臟疾病。所以,現在需要增加這些金屬物質的指標限量。
還有溴酸鹽,據了解,水在常態下不含溴酸鹽,但普遍含有溴化物。當用臭氧對水消毒時,溴化物與臭氧反應后就會生成溴酸鹽。它屬于潛在致癌物,所以新標準首次限定了溴酸鹽的含量,把它限制在0.01mg/L以內,這也是國際上對溴酸鹽限值的規定。
《北京科技報》:新標準與國際上對礦泉水的要求還有哪些差距?
郭新光:新標準中的主要指標基本上都參考了國際上的標準。天然礦泉水的定義、主要的礦物質指標限量、微生物指標等都與國際一致。
根據國際上的天然飲用礦泉水標準,每升礦泉水中的含氟量如果超過1.0毫克,兒童就不可以飲用。這主要是因為有一些特殊人群可能會對氟比較敏感,例如兒童。這與含氟牙膏一樣,一開始很流行,但人們現在開始意識到氟含量超標對人體的危害。飲水中的氟含量如果超標,牙齒表面會失去光澤;如果長期攝入過量的氟,還會損害骨骼和腎臟。此次,我們直接規定了礦泉水當中的氟含量如果大于1.0mg/L時,應標注"含氟"字樣,這無疑給消費者提了一個醒。
《北京科技報》:對于飲用礦泉水,還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
郭新光:今后還需要加強水源點的管理,避免污染,加強生產安全控制。
我國把礦泉水的水源點劃分為三類區域,第一區為嚴格保護區,在泉(井)外圍半徑15米的范圍內,無關人員不得入內;第二區為限制區,在礦泉水水源、生產區外圍不小于30米范圍內,不得設置居住區等其他區域。第三區為監察區。為了使水源免受污染,這些管理措施都很嚴格,但還要有效地執行。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8年底,全國已探明并通過鑒定的天然礦泉水水源地共有4400余處,經過計算評價的天然礦泉水資源允許開采量達每年8億噸;但每年的開采量僅為1800萬噸,我國的礦泉水市場開發利用水平很低。目前,意大利、德國、法國、比利時等國的年人均礦泉水消費量都超過100升,而中國城鎮人口人均消費量尚不到10升,我國礦泉水消費市場的潛力巨大。
《北京科技報》:根據新標準,天然礦泉水必須標明水源點。這意味著什么?
郭新光:生產礦泉水的礦點都需要由衛生部等部門共同進行評定,考察該區域的水文地質全貌,只有符合生產礦泉水的要求才能獲準生產。可以說,準入標準很嚴格。水源地開發以后,還必須進行水質、水溫、水量、水位的長期監測。
一般來說,天然礦泉水水源地基本都處于林密人稀、原始生態保存較好的地區。此次新標準對標識水源點名稱的規定,可以加強對礦泉水礦點的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