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即將發表《全球健康危害》報告,確定與24項健康危害有關的全球和區域疾病和死亡負擔。這些危害因素從接觸室內固體燃料煙霧等環境危害到高血壓等代謝危害不等。報告顯示,五大危害因素(兒童體重過低、不安全性行為、酒精使用、不安全飲用水和環境衛生、高血壓)導致的死亡人數占全球死亡總數的四分之一,占殘疾調整生命年總數的五分之一。只要減少這五大危害因素的影響,全球人均預期壽命就可延長近五歲。
報告闡述了發展中國家不斷變化的危害因素特征。全球健康危害正在演變之中。隨著婦女生育率持續降低以及年幼者患傳染病死亡人數減少,人口年齡結構出現變化,老人數目越來越多。同時,身體活動、飲食、酒精和煙草消費模式發生了變化,F在,低收入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不僅面臨傳染病負擔,還面臨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負擔。
了解健康危害的影響對設計和有針對性地開展預防工作很重要。但發現和解釋危害因素證據及其與疾病和殘疾的因果關系頗有難度,因此很難分析危害因素。危害評估受到流行病學知識以及全球危害因素作用信息的限制。為評估危害程度,必須先獲得證據,顯示受到每項危害影響而導致的疾病,然后量化每個危害因素導致的損害規模,最后對全球人口面臨的每項危害進行評估。
有些危害因素較易評估。例如,可以較準確地衡量生理危害(例如身高體重指數或缺乏維生素)造成的影響,并且可以調查對個人產生的疾病后果。但飲食、環境和行為危害因素則較難準確衡量。而如果不能準確衡量這些危害,就較難分析暴露程度與發病率之間的關系。由于較難獲得飲食、環境和行為危害因素的流行病學證據,在比較危害評估中一般不考慮這些危害因素。如果列入這些因素,與較易衡量的危害相比,對這些危害造成的疾病負擔的估測就可能不太可靠,做出的一整套危害因素估測就會缺乏精確可比性,必須謹慎解讀才行。
并非所有危害因素都易衡量。此外,經證實,一些危害因素較易干預,而有些危害因素則不易干預。為確保一致對待各項危害因素,世衛組織通過對實際情況與危害因素暴露程度處于理想水平的假設情況進行比較,估算出每一危害因素的負擔。就一些危害因素(例如缺乏微營養素)而言,可以實行有效政策,確保在低成本環境下提供足夠營養。實現理想的暴露水平是可行的,也是負擔得起的。不過對身高體重指數等危害因素而言,卻并沒有很多行之有效的干預措施。在當今社會,一些孤立人群的平均體重指數達到理想水平,但全民平均體重指數達標仍是一項艱巨任務。
由于頗難發現和解讀各項危害因素的證據及其與人口疾病和殘疾之間的因果關系,很難評估和詮釋危害因素對健康的影響。《全球健康危害》報告采用的比較危害評估框架是國際社會為應對這些挑戰作出的最全面的跨學科努力。該報告的調查結果以及干預措施、成本和效益信息為采取政策行動提供了可靠依據。報告還列出了需要進一步研究的一些危害因素(體重過低和缺乏身體活動等),以便制定有效的干預措施。
世衛組織正在全球疾病、損傷和危害因素負擔的研究項目下全面修訂和更新各項危害因素的衛生負擔數據。此項新研究將量化1990年和2005年危害因素的影響,以分析危害因素的暴露和影響趨勢,其中將研究更多的危害因素,例如食鹽攝入量、葉酸缺乏癥以及親密伴侶暴力等。隨著收集更多的流行病學證據,比較危害評估方法將繼續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