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企業有義務第一時間通知生產方和相關部門
晨報訊 面對“問題食品”事件,超市究竟該在何時撤柜?對哪批產品進行撤柜?究竟該撤柜多久后才能重新上架?這些困擾超市的問題很快就會有具體的標準可以參考。記者昨天從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了解到,該協會編制完成了《零售企業實施問題食品撤柜和公眾召回流程指引》,該指引將制訂出“問題食品”撤柜和召回流程的具體做法,并將于本月22日正式公布。
目前超市判斷“問題食品”時往往從兩大渠道獲取信息,一方面是質檢部門的定論,另一方面則是媒體和消費者的消息。但是,由于前者需要經過詳細的核查后才能給出定論,而后者的信息往往更快更迅速,而在這兩者之間的“時間差”,則是超市方決定是否撤柜的“為難期”。“‘問題食品’事件十分復雜,有時是國外食品出現問題,有時只是某一批次食品出現問題。決定是否撤柜時,我們既要考慮消費者的健康安全,也要考慮供應商的利益。”滬上一超市相關人士對記者坦言,賣場貿然撤柜等于承認產品有問題,一旦質檢部門確認其沒問題,那么零售商和供應商都要面臨損失。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相關人士表示,消費者在遭遇“問題食品”時往往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銷售方而非生產方,所以,超市是否撤柜、是否配合實施召回,顯得格外重要。該協會按照《食品安全法》、《缺陷產品召回管理條例(送審稿)》等相關法律條例,并參考了國內外在“問題食品”處理時的經驗,編制出了《零售企業實施問題食品撤柜和公眾召回流程指引》。
據悉,《指引》闡述了實施撤柜或召回的條件,以及應當采取的一系列關鍵行動,包括零售企業實施撤柜及召回的判定條件和決策依據、實施召回的操作流程以及操作要點、正常運營中的退換貨與實施召回的區別!吨敢诽貏e強調,當問題食品對消費者的健康、安全或企業名譽已經造成或可能造成影響和損害時,零售企業有義務第一時間通知生產企業或相關政府部門。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介紹,《指引》是針對零售企業實施問題食品撤柜和公共召回流程的建議性文件,將為連鎖超市制訂不合格食品退市等自律制度提供參考,且具體流程以圖表的形式體現,比較貼近企業的實際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