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原因是較弱的生產技術水平和標準不協調統一
日前,由美國嘉吉公司舉辦的“食品安全接軌國際標準,全球視野促進產業升級”的食品安全國際對話在京舉行。近日,關于國外奶粉、爽身粉等安全事故不斷,嬰幼兒食品、用品、藥品的安全問題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專家稱,我國食品監管方面還有很多問題。
“食品安全涉及我們每個人的切身利益,也涉及國際競爭力。”嘉吉公司中國區總裁葛諾仁說,其實沒有一個國家食品安全管理系統是完美的。食品安全是每個國家、地區、企業每天都在面臨的挑戰。
食品安全專家、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云波教授指出,食品的源頭都是農產品(16.98,-0.07,-0.41%),在“從農場到餐桌”的系統管理過程中,只有將監管工作前移,從農業的標準化生產出發,才能使食品從源頭就有安全的保證。
羅云波認為,像三聚氰氨惡性事件的爆發,暴露出我們在監管上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中國的食品安全已有上千個國家標準及行業標準,其中20%以上的標準采用了國際標準,這部分標準主要是中國食品出口企業所采用。但羅云波稱,現有的國家標準中等同或等效采用國際通行標準的程度并不高,盡管在食品出口行業中普遍標準較高,但較弱的生產技術水平和標準并不協調統一。
全球食品系統領導倡議執行董事、美國明尼蘇達州大學食品與公共健康學院教授Will Hueston說,歐洲和美國也在相互學習,不斷地改進食品安全體系。
據Will Hueston透露,其中最重要的一條經驗就是協作,在整個食物鏈當中,每一個利益相關方都應該參與進去,如食品公司、加工公司、利益相關方、零售商直到消費者,必須在整個食品體系中發揮一定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些合作伙伴關系,包括一些用戶、零售商、加工商、政府等都必須進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