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起,國家標準化委員會發布的《飲用天然礦泉水檢驗方法》國家標準正式實施,《飲用天然礦泉水》國家標準也將于10月1日開始實施。新國家標準《飲用天然礦泉水檢驗方法》,首次對溴酸鹽含量做出了規定,最高不得超過0.01mg/L,與世界衛生組織的限定值一致。
據了解,原《飲用天然礦泉水》是1987年由國家技術監督局組織地質礦產部、衛生部和輕工部等三部制定和發布實施,曾于1995年進行過一次修訂,此后一直沿用至今。其中并沒有溴酸鹽含量這一內容。此外,新標準還增加了糞鏈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和產氣莢膜梭菌3項微生物指標。按照新標準,今年10月1日起,礦泉水生產廠家將在外包裝上對溴酸鹽含量作出明確標識。有關專家介紹,溴酸鹽在國際上被定為2B級的潛在致癌物,它是礦泉水或山泉水等天然水源在經過臭氧消毒后生成的副產物;菌落總數是指水中的總細菌數,主要是存在于水體中無害的細菌數量。在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環保局所規定的飲水中,細菌總數不是標準之一,但對微生物導致的致病菌指標控制相當嚴格。
GB 8537-2008 飲用天然礦泉水 本標準規定了飲用天然礦泉水的產品分類、要求、檢驗方法、檢驗規則以及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