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頒布《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泰興白果國家標準》。此標準自2008年5月1日起實施。
該標準對泰興白果的保護范圍、地理標志產品使用、生長的特定自然環境、栽培和采收、質量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包裝運輸和貯存等均作了明確的規定。
泰興是聞名遐邇的“銀杏之鄉”,銀杏栽培歷史悠久,古銀杏、銀杏定植數、銀杏產量、銀杏品質均居全國之冠。2002年,經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列項,泰興承擔了國家銀杏標準化示范區的建設任務,先后制定了《泰興白果·江蘇省地方標準》及無公害、綠色、有機白果生產標準等技術規程,通過標準化技術的推廣實施,示范區內銀杏平均每株單產增加11.19公斤,產量增長29.99%,人均增收259.9元。
泰興白果國家標準的頒布實施,為保護泰興白果品牌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必將帶動更多的果農增收。
此外,由泰興市供銷合作總社申報的“銀杏早果、豐產、無公害標準化示范區”建設項目近日通過了國家級考核驗收。該項目位于胡莊鎮,總面積1萬畝,總投資800多萬元。立項3年多來,示范區通過推廣銀杏早果、豐產綜合技術,銀杏產量大小平衡技術等標準化生產技術,使成年銀杏高產穩產、幼年樹早果豐產,2007年示范區增產銀杏35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