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會擬組織制定《食品包裝密封性的無損檢測 真空衰減法》團體標準,現將立項說明如下:
目的:建立一種針對食品包裝密封性的無損測試方法,為食品和食品包裝生產企業提供一種有效的檢測手段,確保食品包裝的密封性,保證食品質量與安全性,減少浪費,并降低潛在經濟損失和環境危害,保障消費者健康與安全,推動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立。
意義及必要性:
預包裝食品的安全,一方面取決于食品自身的質量問題,另一方面也受包裝材料的影響。在預包裝食品的生產過程中, 由于漏封、壓穿或包裝材料本身存在針孔等缺陷而形成漏氣、漏液等現象,都會對食品內容物產生不良影響,導致食品受潮、氧化、變質等。這不僅會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也有可能影響消費者健康安全。
目前國內測試食品包裝密封性的標準方法GB/T 15171-1994用的是水檢氣泡法,即將待測的預包裝食品樣品置于真空箱內的水中,若產生連續氣泡,則認為包裝的密封性不合格,方法雖然簡便易操作,而且通過氣泡冒出的位置能準確指示出泄漏點的位置,但該方法靈敏度并不高,對于一些孔徑小于15μm的針孔無法由該方法檢出,但某些細菌等微生物等卻仍能通過15μm以下的針孔進入包裝內部,導致食品內容物變質;而且若包裝上的孔隙較大時,水箱中的水還有可能進入包裝物中,造成食品內容物被浸潤而損毀,無法重新再利用。
本標準擬以美國ASTM F2338-09(2020)標準為基礎,利用真空衰減法進行無損檢漏測試,并對該標準進行適當修改,以適用于不同類型的包裝。本標準采用的方法可檢測到孔徑小至5μm的針孔產生的微小泄漏,靈敏度高,可以對因孔隙泄漏造成的壓力差進行準確定量,并且在不破壞包裝、不影響食品內容物的情況下實現快速檢測。但本方法也會有其不足之處:無法指示泄漏點的具體位置。經與食品和包裝行業多家企業的溝通,普遍認為本標準可以作為GB/T 15171-1994的科學有效補充方法,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本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將有效彌補國內現有食品包裝密封性測試標準的不足,為食品和食品包裝行業及相關機構提供另外一種科學有效的快速定量檢測手段,并將在提升企業的產品質量合格率、引領行業發展、保障消費者健康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我會現就以上立項計劃征求意見,如有不同意見,請于2022年4月22日前將意見及理由返回至我會郵箱:cnfia@vip.163.com到期無回復視為同意。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標準化工作委員會
2021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