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亂標年份”、“‘葡萄酒’沒有一滴葡萄原汁”等現象極大地損害了葡萄酒的形象。為此,從明年1月1日起,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委聯合發布的新《葡萄酒強制性國家標準》將在生產領域里實施,由推薦性國家標準改為強制性國家標準,今后以達到企業標準為名,但實際質量遠遠達不到國家標準的葡萄酒,將不能在市場里魚目混珠。
從2008年1月1日起,葡萄酒執行的強制性國家標準,主要針對葡萄酒的年份和產地標注形式提出了強制性規定,要求:“年份葡萄酒”所標注的年份必須是葡萄采摘的年份,且其中年份葡萄酒所占比例不低于酒含量的80%。如果是“品種葡萄酒”,則要求用所標注的葡萄品種釀制的酒所占比例不低于酒含量的75%。對于“產地葡萄酒”,則要求,用所標注的產地葡萄釀制的酒所占比例不低于酒含量的80%。
據了解,由原本的推薦性標準“升級”為強制性標準的不只是葡萄酒,蜂蜜、月餅、童車等問題較多的商品也紛紛增加了強制性國標。例如,2006年3月1日前,《蜂蜜》國家標準是推薦性的,企業自愿采用。很多蜂蜜造假企業都鉆了這個空子,制訂了大大低于國家推薦性標準的企業標準,并向當地有關部門備案,為蜂蜜造假披上了“合法”的外衣。國家標準化委員會無奈之下將《蜂蜜》的國家標準由推薦改為強制性標準,蜂蜜的質量立即有所好轉。
2006年,月餅的國家標準也由推薦性改為強制性標準。兒童車鏈條不封閉問題嚴重,經過中消協的積極推動,終于出臺兒童車的強制性國家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