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式“標準化”浪潮之下,專家呼吁杭幫菜也應制定相關標準
“杭幫菜是本來就這樣,還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味呢?”日前,盧小姐來杭州旅游,品嘗了向往已久的西湖醋魚、東坡肉等杭州傳統名菜后,卻覺得并沒有傳說中好吃。
日前,湖南高調出臺了“湘菜標準”,并于明年元旦實施。而此前徽菜也在2007年出臺了標準,魯菜的標準也正在制定過程中。盧小姐建議,面對各地菜式“標準化”的浪潮,杭幫菜是否也可以標準化一下呢?
標準化浪潮方興未艾
據悉,從明年元旦起,湖南省質監局組織專家剛審定通過的“湘菜標準”將正式實施。湘菜經典菜品中的“辣椒炒肉”,辣椒的比例不得多于六成,肉不得少于四成。此外,“湘菜標準”還對常用的“紅燒”、“入味”、“小炒”等208個基本術語進行了歷史性的定位。
除了湘菜,徽菜也在2007年出臺了標準,而魯菜的標準也正在制定過程中。這些傳統中餐像肯德基、麥當勞那樣推出標準化是否可行呢?
在火紅年代競舟路店工作的湖南人李小姐就看好標準化:“湖南各地的湘菜味道并不一樣,得到統一是件好事,顧客在哪里吃都可以一樣。如果每家店想和其他店有所區別,可以通過推招牌菜的方式贏得顧客。”
“湘菜標準化”得到了一些消費者的擁護,鐘情吃辣菜的杭州胡小姐說:“盡管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口味,但什么是正宗的湘菜以前誰也說不準。現在有了湘菜標準情況就不一樣了,可以在更多的店里吃到更正宗地道的湘菜了。”
不過“湘菜標準”也受到了一些餐館的冷落。杭州河東路上的湘味館伊經理表示,為了適應浙江當地人的口味,飯館降低了辣的程度,只有湖南當地程度的三分之二,“辣椒炒肉”也是叫做“農家小炒肉”,“只要消費者喜歡,沒有必要改變。”
杭幫菜很“隨心所欲”
據杭州飲食旅店業同業公會金順發秘書長介紹,目前在杭州主做杭幫菜的餐館超過上百家,遍布杭城的大街小巷。但這個行業并沒有統一的標準。
位于吳山廣場高銀街的阿鮑土菜館專做杭州傳統名菜。據鮑經理介紹,店里的廚師來自安徽、江西等地,經他本人的培訓,便可以上崗。“什么叫正宗很難說,店里的廚師燒制杭州傳統名菜,沒有標準,隨心所欲。”老廚師鮑經理說。
杭州新開元大酒店解放店的副廚師長孫先生告訴記者:“在杭州,90%的杭幫菜是外地人在做。盡管在一些書籍中有大致的標準,但一道菜甜和酸的程度怎么樣?調料的比例應該怎么樣?這些細致的標準還沒有人做,界限比較模糊。另外,一些菜譜經過時代的變遷,也要進行適當改進,一些原料如今已經發生了變化。”
不少杭州消費者反映,他們對什么是正宗的杭幫菜并不清楚。杭州的沈女士表示,樓外樓、張生記等飯店因為名氣大,相對會正宗些。
“湘菜主要以辣菜為主,吸收外地菜的成分不是很多,在全國推廣的菜也不多,量化起來相對容易,但杭州菜相對復雜。經過中西合璧、古為今用和創新的杭州菜,要制定統一的標準難度較大。”杭州杭菜研究會常務副會長胡忠英表示。
傳統名菜確需標準化
雖然整體的杭州菜制訂標準比較困難,但胡忠英同時也表示:“對于那36個大家公認的杭州傳統名菜,還是應制定相應的標準,使其更好地傳承下去。”
伊家鮮董事長伊建敏認為:“一般的杭州菜按照‘適口者真’的原則,只要消費者喜歡就可以。但一些很有代表性的杭州傳統名菜,如東坡肉、叫化雞、龍井蝦仁等,能統一制定標準是件好事。”
“和西餐容易量化不同,中餐一般通過師傅口口相傳,得以延續,如果火候等稍有不當燒出的味道就有可能變了。”伊建敏舉了例子,“正宗的西湖醋魚,吃到嘴里應該是鮮甜的螃蟹味道,而不是強烈的糖醋味道,所以含有濃厚文化底蘊的菜肴一定要堅守住。”
市民蕭先生認為,一些不能用文字傳承的內容,制作過程中的奧妙、獨家竅門等,最好能得到整理和規范,不然存在失傳的可能。
不過,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的張旭昆認為,從創新的角度,沒有必要給杭州傳統名菜制定詳細的標準,定的話也是定些底線類的標準,底線以上的標準,不要定得太細,而是由市場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