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標準制修訂的背景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給全球民眾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帶來了巨大威脅,對全世界是一次嚴重危機和嚴峻考驗,對社會、政府和民眾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和影響。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一種傳染性疾病,是百年來全球發生的最嚴重的的傳染病大流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和無癥狀感染者,以及其接觸并污染的物品或環境均可造成病毒的傳播和人員的感染,乃至于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于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消毒作為切斷傳播途徑的重要手段,在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期間發揮了重大作用,在病家、隔離點、臨時醫療場所、醫療機構,以及養老機構、托幼機構、監獄等特殊場所的防控工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有效的阻斷了新冠病毒的傳播。為科學指導和規范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現場消毒工作,國家衛生健康委法規司下達疫情防控標準制定任務,將《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現場消毒評價要求》立項為行業標準。
二、標準制定的意義
本標準為首次制定,是方法類標準,主要內容包括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現場消毒評價原則、消毒過程評價、消毒效果評價以及注意事項,適用于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現場消毒評價。現場消毒評價是現場消毒工作成功與否的重要評判內容,也是科學消毒、精準消毒要求的重要依據。本標準適用于新冠肺炎疫情相關的現場消毒評價,標準的制定可使現場消毒評價工作更為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從而達到準確評價消毒效果,規范消毒流程,指導現場工作的目的,對于切斷病毒傳播途徑、保障人民健康、保障社會經濟秩序的有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重要指標的制定依據
1.本標準按照《標準化工作指導 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GB/T 1.1-2020)要求編寫。
2.本標準根據疫情發展形勢和現場消毒的需求,確定標準基本框架,涵蓋預防性消毒和疫源地消毒,包括常溫消毒和低溫消毒效果評價。
3.本標準規定了現場消毒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時機,要求所有現場消毒均應進行過程評價;同時參考疫情期間發布的相關規范、結合國內疫情現狀和需求,經專家反復研討,形成六種需要進行效果評價的情況,并對現場消毒實施單位和評價單位提出原則性要求。
4.關于過程評價,本標準根據國家疫情防控相關文件要求,結合現場工作經驗和需求,確定包括實施單位、操作人員、消毒產品、消毒操作等環節,從人、機、料、法、環五個角度的評價內容。
5.關于效果評價,本標準結合新冠病毒傳播特點和現場消毒實際情況,將評價對象確定為常見消毒對象(物體表面和空氣);同時,基于當前疫情形勢對低溫消毒需求較大的情況,且低溫消毒評價方法不同于常規,分別對常溫下和低溫下的預防性消毒和疫源地消毒效果評價微生物進行明確。標準中還充分考慮了生物安全的內容,以及樣本量和代表性的問題。
6.本標準中部分試驗方法參照GB/T 38502-2020《消毒劑實驗室殺菌效果檢驗方法》,對效果評價的實驗過程、步驟和判定進行了規定。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現場消毒評價要求》起草組
2021年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