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定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所產茶才為普洱茶
記者10.24從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獲悉,普洱茶國家標準已出臺,并將于12月1日正式實施。
該國家標準給普洱茶的定義是,普洱茶必須以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的云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并在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藝制成。國家質檢總局規定,普洱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是:云南省普洱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昆明市等11個州市所屬的639個鄉鎮。
普洱茶國家標準由云南省政府新聞辦、云南省農業廳、云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聯合發布。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秘書長吳錫端向記者表示,非上述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地區生產的茶不能叫普洱茶,云南茶企業到上述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外購買茶葉做成的茶也不能叫普洱茶。
吳錫端解釋說,前兩年因為普洱茶被商家炒的很熱,福建、廣西、貴州以及緬甸、越南等福建周邊地區有不少茶企前來投資加工普洱茶,造成了市場混亂。雖然今年隨著普洱茶市場的逐漸降溫,這些企業中的大部分都撤出了對普洱茶的加工,但為了進一步規范市場,避免這種情況再次出現,出臺普洱茶國家標準還是很有必要。
據了解,截至今年9月底,云南省共有852家茶葉生產加工企業獲得了食品生產許可證,目前只有這些企業可以生產普洱茶,而其中質量優良的普洱茶才能貼上地理標志產品普洱茶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