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欧美大片在线看,亚洲欧美日本韩国,国产精品视频超级碰,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VIP標識 食品伙伴網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 化妝品 | RSS訂閱
標準動態標準公告中心動態標準化知識文獻檢索
搜索關鍵詞:
下載中心首頁 » 動態公告 » 標準動態 » 《乳品安全條例》出臺 明確縣級以上政府對乳品安全負總責
推薦文章

《乳品安全條例》出臺 明確縣級以上政府對乳品安全負總責

發布日期:2008-10-14   復制網址
掃描二維碼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核心提示:10月9日正式公布施行的《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


    10月9日正式公布施行的《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吸引了幾乎所有業者的眼球。

    “如果條例能夠在每一個環節真正落實,會對未來提供一個有力的保障”,福建長富乳業副董事長蔡永康認為,這部條例將奶源到終端統管起來,是一個全鏈條管理方式,還使得優質產品不會陷于惡斗,“過去是好產品跟劣質產品在一個舞臺上。”

    處罰加重

    在處于草案階段的《食品安全法》出臺之前,一杯安全的牛奶存在于四套體系交叉框定的食品安全范疇之中,其中的法律法規體系由《產品質量法》、《食品衛生法》等構成——乳制品的質量安全作為食品的一個種類而被納入這些法律法規的規范管轄之下。

    針對此前處罰過輕的呼聲,依據新施行的條例,“生鮮乳收購者、乳制品生產企業……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畜牧獸醫主管部門、質量監督部門依據各自職責沒收違法所得和違法生產的乳品,以及相關的工具、設備等物品,并處違法乳品貨值金額15倍以上30倍以下罰款,由發證機關吊銷許可證照。”

    但相比提高處罰程度或是“黑名單”等“條例”提供的約束工具,中國奶業協會常務理事、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更重視監管的完整性。

    “整頓的切入點依我看還是從奶牛養殖、飼料使用、添加劑使用、藥物使用(特別是人藥畜用)、擠奶收奶站、運輸等環節入手。政府的食品安全監管要從市場流通、乳品加工往奶源生產前移,從源頭抓起和監管好”。王丁棉在“條例”出臺之前就呼吁監管重心后移,用法典來規范整條“奶鏈”上所有涉及者的行為。

    但誰來為整條“奶鏈”負責?

    9月下旬,一些行業權威人士審視“條例”的征求意見稿時,涉及“事故處理”的第五條曾有“有關人民政府、有關部門負有領導責任的負責人應當引咎辭職”,但在正式公布的版本中,“應當引咎辭職”字樣變成了“依法追究責任”。

    這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責任區分的難度與爭議。

    誰來負責

    “對行業來說是壞事,但從長遠來看是好事”,中國奶業協會顧問王懷寶認為,“三聚氰胺”事件如果從客觀來看,給行業長遠健康發展帶來的機遇也是客觀存在的。

    但這種機遇只有往正確的方向前進,才有可能避免“白付學費”的遭遇。王懷寶說:“這次是更大的一步。”

    在10月10日的一次內部會議上,致開場白的王懷寶卻問了兩個問題代替。

    “最近的幾次抽查都沒問題”。王懷寶問道,“抓與不抓、管與不管是不是不一樣?”他的第二個問題是,“究竟是一家管還是應該多家管?”

    尤其是后一個問題,在近期的風波中一直是爭議的焦點。中國現階段采用多部門分段監管體制,涉及的多個部門組成的部門體系,食品安全管理涉及農業部、衛生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商務部、環保總局等部門。

    而“條例”中雖然部分承襲了國家層面的分段監管,例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畜牧獸醫主管部門負責奶畜飼養以及生鮮乳生產環節、收購環節的監督管理。縣級以上質量監督檢驗檢疫部門負責乳制品生產環節和乳品進出口環節的監督管理……”,但在這些各部門熟悉的分工范圍之外,條例又明確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負總責。”

    “這是一種變通的方式”,北京某大學一位教授認為,“這樣一來,至少在縣市這個層面上,可以構造出權責清楚的食品安全結點,而基于這些結點,一張安全網絡至少可以形成雛形。畢竟,有些人的烏紗帽已經明確綁在上面了。”

    標準刷新加速

    除了通常食品需要遵守的包括食品衛生檢驗方法、食品添加劑、食品包裝貯運標簽等方面的1000余項國家標準、1000余項行業標準外,中國現存近250項乳與乳制品相關的標準,但其中有一些沿用了近20年時間。

    例如,牛乳的檢驗方法、奶油檢驗方法、稀奶油、高產奶牛飼養管理規范等標準都是1985年制定的。

    甚至,一些推出年度較晚的標準,對消費者的保護程度,也未見得比此前的標準更完善。

    例如,1985年發布的GB5408-1985《消毒牛乳標準》附錄中“生鮮牛乳的一般技術要求”規定,用抗生素或其他對牛乳有影響的藥物治療期間的母牛和停藥后三日內的牛乳不得收購。但1986年發布的《生鮮牛乳收購標準》中,上述規定被宣布作廢,并沒有明確規定抗生素指標。幾年前開始的“有抗奶”和“無抗奶”之爭,就緣起于此。

    而在“條例”施行之后,乳品質量安全國家標準納入更多的考量維度——不但致病性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重金屬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限量規定被置于“顯微鏡”下,還規定“應當包括乳品中的乳品生產經營過程的衛生要求,通用的乳品檢驗方法與規程,與乳品安全有關的質量要求,以及其他需要制定為乳品質量安全國家標準的內容。”

    并且,過去國家標準通常“標準年齡”為5年,而“條例”使得乳品質量安全國家標準不但不再有多個窗口,且有望加快刷新的速度,“由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組織制定,并根據風險監測和風險評估的結果及時組織修訂。”

聲明:

① 凡本網所有原始/編譯文章及圖片、圖表的版權均屬食品伙伴網所有,如要轉載,需注明“信息來源:食品伙伴網”。
② 凡本網注明“信息來源:XXX(非食品伙伴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郵箱:bz#foodmate.net(發郵件時請將#換成@) QQ:363986600

 
 
[ 動態公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動態公告
按字母檢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標準
按字母檢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