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國家標準委正在組織有關專家正準備修訂乳品相關標準,并將于年內發布,以適應中國乳品加工生產和監督管理的需要。
“從公安部門調查來看,這次三聚氰胺事件主要發生在原奶收購環節。國家標準委的修訂標準首先將從奶源這塊入手,然后才是乳制品領域。”一位熟悉乳業標準制定的專家說。對此,國家標準委方面沒有予以回應。
據該專家分析,國家標準委將從兩個方向著手。一方面,提高已有檢測標準的要求。比如,允許的單位原奶中的細菌含量值可能降低;另一方面,增加一些沒有的檢測項目標準。我國現行的原奶收購標準,主要包括乳脂肪含量、蛋白質含量、礦物質和農藥殘留檢測等項目,而國家標準委修訂后,有望將牛奶中的體細胞含量(體細胞含量越少,牛奶質量越高)等標準包含進去。
據東方艾格分析師陳連芳介紹,在我國現原料奶檢驗標準下,由于檢驗項目較少,一部分成分難以檢測到,從而給不法分子摻加其他成分提供可乘之機。
盡管有研究人士認為,我國檢測技術已十分成熟,能夠準確、快速地測出食品中三聚氰胺的含量。據質檢總局相關負責人透露,中國奶粉有31項標準,其中,嬰幼兒配方奶粉標準有3項。
不過,陳連芳仍認為,我國乳品行業的檢測標準與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差距很大。據悉,我國現行的乳業標準只是一個最低標準,國內乳品企業的生產標準一般遠高于國內制定的標準。
據了解,一直以來,國內乳品行業都有不少專家向標準委提出建議,修訂現行乳業標準。可惜,因各種原因,進展緩慢。“這次三聚氰胺事件,加快了標準修訂的速度。”陳連芳說。
自三聚氰胺事件爆發以來,質檢總局對乳品行業的監管力度正在不斷加強。目前,質檢總局正在全國范圍內,對所有乳品企業和所有乳制品,展開一場以三聚氰胺為主要內容的大檢查。
而在質檢總局最近一次針對仍在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的企業檢查中,總共抽檢了491批次的相關產品,結果檢查出22家企業、69批次嬰幼兒配方奶粉中存在三聚氰胺成份。不合格產品基本上覆蓋了中國大部分省份,并有熊貓、伊利、蒙牛、江西光明、南山、雅士利等知名品牌名列其中。
三聚氰胺危機已經蔓延到整個中國乳品行業。質檢總局方面表示,今后會及時根據加工生產和質量管理的需要,對檢測標準進行修訂。
對此,陳連芳認為,只要國家標準委廣泛集中業內專家意見,年內發布相關標準應該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