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礦物質水、蒸餾水、山泉水、小分子水、弱堿性水……看得我眼都花了,真不知道該喝哪種水! ”市民王女士在超市想買兩箱飲用水,可貨架上名目繁多的飲用水讓她眼花繚亂,不知選哪種才好。不過,幾個月后,讓王女士看不懂的飲用水貨架也許將是另一番面貌。
記者近日從市衛(wèi)生監(jiān)督所了解到,上月31日,國家衛(wèi)計委頒布了37項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其中GB19298《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包裝飲用水》(下稱“新國標”)明確規(guī)定:包裝飲用水名稱應當真實、科學,不得以水以外的一種或若干種成分來命名包裝飲用水。
這意味著,今后包裝飲用水的標準將實行大統(tǒng)一,這些五花八門的名稱將退出市場。
市衛(wèi)生監(jiān)督所參與了此次新國標的起草工作,這也是我市首次參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起草。參與起草的市衛(wèi)生監(jiān)督所相關負責人接受了記者的獨家采訪,并對新國標相關內容作了解答。
【現(xiàn)象】
飲用水頂頭銜身價翻倍
在定海人民中路某超市,記者看到,貨架上十余個品牌的近20種飲用水中,有8種頂著頭銜。其中,有市民較熟悉的礦物質水、山泉水、蒸餾水等,還有一些讓人感覺“高大上”的離子水、小分子水等。頂上各種頭銜后,這些飲用水似乎變成了“水中貴族”,價格也比普通礦泉水高出了不少。
某品牌400毫升裝的蒸餾水售價2.5元,而相同容量的另一品牌的天然礦泉水僅為1.2元。同樣是礦物質水,相同容量,不同品牌的售價也大相徑庭,最便宜的為1.5元,最貴的要3.5元左右。
看上去“高大上”的飲用水頭銜,令許多市民有些發(fā)蒙。他們告訴記者,自己購買這些頂頭銜的飲用水時并非因為知道它有什么好處,而是聽信了商家的廣告宣傳。
【變化】
1 飲用水國標最終統(tǒng)一
“目前,有關水的標準名目繁多,而新國標實現(xiàn)了大統(tǒng)一,適用范圍包括除了飲用天然礦泉水以外所有直接飲用的包裝飲用水。”該負責人說,其中,新國標還對包裝飲用水進行了歸類,劃分為飲用純凈水和其他飲用水兩類。也就是說,目前市場上純凈水、蒸餾水、天然水、山泉水等不同水種的標準都實現(xiàn)了統(tǒng)一。
包裝飲用水國標規(guī)定,本標準代替GB19298-2003《瓶(桶)裝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GB17323-1998《瓶裝飲用水純凈水》涉及本標準指標的以本標準為準。
據(jù)介紹,此次出臺的包裝飲用水食品安全國標,是強制性標準,于今年5月24日起實施。
2 不得以成分來命名
“按照新國標,今后飲用水的稱謂將規(guī)范起來。”該負責人介紹,新國標增加了標簽標識的規(guī)定,包括兩條:一是當包裝飲用水中添加食品添加劑時,應在產品名稱的鄰近位置標示“添加食品添加劑用于調節(jié)口味”等類似字樣。二是包裝飲用水名稱應當真實、科學,不得以水以外的一種或若干種成分來命名包裝飲用水。上述兩條新規(guī)則從2016年1月1日起執(zhí)行。
針對這一系列新規(guī),市飲用水協(xié)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礦物質水等市場將受到較大影響,即便按照新國標規(guī)定標注產品名稱,市場份額也會越來越小,這將推動天然礦泉水市場的發(fā)展。
3 設置多種針對性指標
飲用水的安全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
該負責人介紹,新國標有針對性地規(guī)定了多種與食品安全相關的理化指標,例如溴酸鹽指標適用于所有類型的包裝水,但揮發(fā)酚、氰化物指標僅限于使用蒸餾法加工,存在富集效應的產品,陰離子合成洗滌劑和放射性指標僅適用于使用以地表水和地下水作為生產源水的產品。
而在微生物限量上,新國標最大的變化就是取消了菌落總數(shù)、霉菌、酵母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志賀氏菌等致病菌的限量要求,僅保留了大腸菌群指標,同時增加了包裝水產品中最常見的環(huán)境污染微生物——銅綠假單胞菌指標。
【專家解答】
問題一 礦物質水對人體健康有功效?
同樣兩瓶水讓你選擇:一瓶純凈水、一瓶礦物質水,你的直覺或許會告訴你礦物質水比純凈水更有營養(yǎng)。“其實不然,現(xiàn)在市場上銷售的礦物質水,是生產企業(yè)在水里添加了含有鉀、鎂、鈣、鋅類礦物質的食品添加劑,并非是本身就含有礦物質的水。 ”該負責人介紹,通過喝這種人為添加礦物質成分的水,離達到補充人體必需礦物質成分的效果還有距離,因為水中礦物質含量不夠,且飲水并不是人體補充礦物質的主要途徑。
他說,考慮到“礦物質水”名稱易使消費者誤解,因此,新國標實施后,不允許再使用“飲用礦物質水”名稱。
他還告訴記者,市場上銷售的以功能水、離子水、小分子水等為賣點的概念飲用水,也會給消費者一種錯覺,這種水含有特殊成分,會有獨特功效,其實也只是噱頭,更多的是為了吸引人氣。“像小分子、離子等,本身就是水里含有的成分,一味地突出水的成分,并以此命名,按新國標的規(guī)定,將是違法的。 ”他說。
問題二 是否放低了檢測要求?
目前,我市有延中、黃楊尖、康之源、海上兆中等包裝飲用水生產企業(yè)23家,一年生產飲用水200萬桶,產值1000余萬元。據(jù)了解,一直以來,監(jiān)管部門對包裝飲用水會進行抽查,結果不合格的,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水里的菌落總數(shù)超標。其中主要是因為在生產過程中消毒不徹底、運輸過程中受到污染、包裝不完整沒密封等。
那么,新國標實施后,取消了菌落總數(shù)這項監(jiān)測內容,是不是放低了監(jiān)測要求?“這并不代表檢測標準變寬松了,取消了菌落總數(shù)指標,是因為菌落總數(shù)跟霉菌、酵母一樣都屬于衛(wèi)生指示菌,研究證實其與食源性疾病致病菌間缺乏必然的聯(lián)系,但是保留大腸菌群指標,新增銅綠假單胞菌指標,更能直觀地反映產品中對人體健康有危害的致病菌含量,檢測更有針對性。 ”該負責人對此解釋,作為衡量食品是否衛(wèi)生安全的一個指標,菌落總數(shù)如果含量高,代表其產生食品污染的概率也相應較高,但并不代表一定是有毒有害食品。實際上,一些菌落是中性的,一些對于食品是有幫助的。菌落總數(shù)指標過嚴,會引起企業(yè)過度殺菌。現(xiàn)在生產企業(yè)給水殺菌普遍使用的是臭氧,過度殺菌就會直接導致溴酸鹽超標,這類物質對人體健康有害。
據(jù)介紹,新國標在微生物指標上參照了國際食品微生物標準委員會(ICMSF)等國際相關標準制定,做到了與國際標準接軌。取消菌落總數(shù)和一些致病菌指標,也與國際上通行的做法一致。國際瓶裝水協(xié)會(IB-WA)、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DA)等相關標準中,均沒有這類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