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6月27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道,今天是上海市食品安全宣傳周食藥監局專場日。記者了解到,上海最新出爐7項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包括市民比較關心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衛生規范》、《食用干制肉皮》等7項食品安全地方標準。上海市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上海已經實施和即將發布的食品地方標準達到21項。
為了保障上海市場上冷鮮雞的供應安全,市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審評委員會已將冷鮮雞產品生產規范納入今年的制定計劃。
冷鮮雞在不少國際大都市被廣泛推廣,是指屠宰后經預冷殺菌,溫度保持在零至4攝氏度的雞。不少市民表示,對于冷鮮雞可以嘗試接受,目前最擔心食品安全監管,“活雞宰殺前可以看看毛色、雞冠等來判斷雞好不好,現在冷鮮雞看不到宰殺前的狀況,肯定有點不放心。”很多市民有類似的心態。對此,上海市食藥監局也緊急將冷鮮雞生產規范納入今年制定計劃。
近期,《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管理指導原則》、《調理肉制品與調理水產品》、《發酵肉制品生產衛生規范》、《冰點心生產衛生規范》、《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衛生規范》、《食用干制肉皮》、《味精中硫化鈉的測定》等地方標準已經上海市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審評委員會主任會議審議通過,即將發布。
7項標準中,《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管指導原則》等是今后地方標準研制的重要內容,對餐飲業的監管指導意義重大;《調理肉制品與調理水產品》是民生工程,滿足了市民的消費需求;《食用干制肉皮》體現了上海的地方特色,使傳統食品得以延續和發展;《味精中硫化鈉的測定》為打擊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提供了技術保障。
對于市民頗為關注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衛生規范》,記者了解到,將增加回收食品管理制度和記錄制度,今后小作坊對召回的食品采取無害化處理或銷毀等措施,并將食品召回和處理情況向相關部門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