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進一步做好農業機械化標準化工作,健全完善農業機械化標準體系,強化農業機械化質量工作,保障農業機械化安全生產,提升農業機械化效益,促進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農業部2009年11月2日編制出臺了《我國農業機械化標準體系建設規劃(2010--2015)》,要求結合本地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附件:
農業機械化標準體系建設規劃
(2010-2015)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制定本規劃。本規劃提出了2010-2015年農業機械化標準體系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建設目標、建設內容和主要措施。
一、農業機械化標準體系建設的重要性
農業機械化和農業標準化是現代化農業的重要標志。農業機械化標準是在總結農業機械化生產和管理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運用簡化、統一、協調、優選原理制定的,是現代機械化技術和現代管理技術的有機結合,具有科學、統一、規范的特點,是保障農機安全作業和運行的技術依據,是促進農機推廣應用,提高農機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礎,是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依法行政的重要技術支撐。健全完善農業機械化標準體系,對保證農機安全、高效、低耗、優質的運用,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做好農業機械化標準化工作對強化農業機械化質量工作,保障農業機械化安全生產,提升農業機械化效益,促進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公布實施以來,農業機械化標準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農業機械化標準范圍向重點機具、主要作物、關鍵環節拓展,農機鑒定、監理、推廣、維修等領域的標準得到不同程度加強,新制修訂農業機械化標準190多項。目前現行農業機械化國家標準8項、農業行業標準205項、地方標準496項,正在制修訂的農業機械化國家標準和農業行業標準69項,農業機械化標準體系初步建立。
但是,由于農業機械化標準工作起步晚、投入不足、基礎性研究薄弱等原因,農業機械化標準協調配套性不強,有些領域、環節的標準尚屬空白,不能滿足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需要。
當前,我國農業機械化已經進入中級階段。隨著國家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的實施,特別是農機購置補貼力度的不斷加大,農民購機、用機積極性高漲,農業機械化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時期。新形勢、新任務對農業機械化標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強農業機械化標準體系建設規劃和實施,推進農業機械化標準化,為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業機械化提供更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是提升農業機械產品質量、作業質量、維修質量和服務質量,促進農業機械化科學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的迫切需要,是建設現代農業的客觀要求。
二、農業機械化標準體系建設思路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提高農業機械化裝備水平、作業水平、安全水平、科技水平和服務水平,促進現代農業建設的目標,遵循標準化規律,著眼市場需求,堅持政府推動,構建國家標準為龍頭、農業行業標準為主體、地方標準為支撐的農業機械化標準體系,基本滿足農業機械化生產、服務和管理需求,促進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為建設現代農業作貢獻。
(二)基本原則
1、突出重點與統籌兼顧相結合。既要以主要機具、重點作物、關鍵環節的農業機械化標準為重點,又要滿足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履行職能、提升農業機械化質量、保障農機安全生產、促進農機社會化服務發展的需要,逐步填補農業機械化標準類型空白,擴大農業機械化標準的覆蓋范圍,實現農業機械化標準的合理布局。
2、標準制定與基礎研究相結合。加強標準需求研究、標準制定前期基礎技術研究和標準的試驗驗證,為標準制修訂工作提供扎實的科學依據,提高農業機械化標準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和技術水平。
3、適時制定與及時修訂相結合。除抓緊填平補齊急需的標準外,根據科技發展和管理服務的需要及時修訂相關標準,以確保標準的科學性、先進性和適用性。
4、政府主導與社會力量參與相結合。堅持政府在推動農業機械化標準體系建設中的主導地位,充分發揮農機科研、鑒定、推廣、監理部門在農業機械化標準體系建設中的骨干作用,鼓勵企業、社會團體、服務組織等社會力量參與農業機械化標準體系建設,加快農業機械化標準的制定和貫徹實施步伐。
5、標準制定與實踐應用相結合。注重標準的宣貫實施,適時評估標準的應用效果,提高標準的應用程度,發揮實踐對標準的檢驗作用。
(三)總體目標
到"十二五"期末,制、修訂150項農業機械化標準,農機安全監理、維修管理、質量監管、作業服務管理等行政管理中的技術規范基本完善,實現重要作物、重點機具和主要技術的農機化標準基本覆蓋和成龍配套,基本建立起科學、統一、協調的農業機械化標準體系,標準體系結構更趨合理,標準應用水平明顯提高,基本能夠滿足農機化行業管理、技術推廣應用、服務貿易發展的需要。
三、農業機械化標準體系建設內容
農業機械化標準體系由基礎標準、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三部分組成。具體如下圖所示。
(一)基礎標準
重點制定農業機械化領域術語標準,補充完善信息采集、水平評價和機具匹配標準。
(二)技術標準
重點制定節能減排標準,加快制定維修服務標準,補充完善安全運行標準。
(三)管理標準
重點制定安全管理標準,補充完善質量監管標準
2010~2012年規劃建設75項農業機械化標準,見附表。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強農業機械化標準工作的組織領導
各級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要堅持把標準化工作作為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任務和重點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列入議事日程。要結合實際制定階段建設發展規劃,提出切實可行的發展目標和任務,強化資金保障、示范推廣、人員培訓和指導服務等措施。要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協調溝通,解決標準化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加強工作指導,及時了解新情況,總結新經驗,解決新問題,促進農業機械化標準化工作又好又快發展。
(二)加強農業機械化標準化隊伍建設
加強農業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建設,積極探索標委會運行的新機制,充分發揮好專家隊伍的作用,積極配合有關主管部門組織好農業機械化標準的規劃、研究和建設工作,在標準研究、標準制修訂、標準宣貫、標準評估以及標準咨詢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農業機械化標準化教育培訓制度,在農機科研、教學、鑒定、推廣、監理、維修、生產等領域大力開展標準化培訓工作,全面提高農業機械化標準化隊伍的研究、制定、實施能力。
(三)切實增加標準工作投入
各級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要切實增加對農業機械化標準基礎理論研究、制修訂、培訓和宣貫普及的投入,積極爭取各級標準化主管部門的支持,鼓勵引導企業等社會力量投資農業機械化標準建設,逐步建立政府投入為導向、社會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和多渠道投資的格局,為加快農業機械化行業標準的建設步伐提供有力保障。
(四)加大標準宣貫和實施力度
加強農業機械化標準的宣傳,提高社會對農業機械化標準的認知度和農機企業、用戶貫徹標準的自覺性。加強農業機械化標準數據庫建設,建立高效的標準信息網絡,及時收集、發布和傳輸國內外農業機械化標準信息,提高標準信息服務能力和水平。有條件的地方要開展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加強示范推廣,切實把標準化建設落到實處。
(五)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積極參加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農林拖拉機官方試驗規則組織的活動,擴大我國在國際標準制定中的話語權,提高我國專家在制定國際標準中的影響力。拓展與美國、日本、韓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農業機械化標準制定和管理機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借鑒國際標準化工作經驗和先進標準內容,宣傳我國農機化標準和標準化工作成效,提升農機化標準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