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訊 推行了10多年的食鹽加碘標準將迎來新的變化,記者8月13日從重慶市衛生局了解到,重慶市目前正在醞釀制定食鹽加碘新標準,將根據不同地區不同人群對于碘營養的需求狀況,供應含碘量不同的碘鹽。
1994年調查數據顯示,7―14歲兒童甲狀腺腫大率高達43.15%,居民食用鹽幾乎不含碘。從重慶是碘缺乏病流行區的實際出發,1997年,我市實行了全民普供碘鹽。2000年,由于碘缺乏病病情重,防治工作起步晚,僅25個區縣達到基本消除碘缺乏病標準,重慶成為全國未實現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目標的省份之一。
經過10余年的努力,重慶市已基本消除了碘缺乏病。"碘鹽普及后,重慶居民碘缺乏情況得到極大改善。"重慶市衛生局疾控處副處長鄧莉介紹,我市居民碘鹽食用率鞏固在90%以上,兒童甲狀腺腫大率顯著降至10%左右,兒童智商水平上升到106.她介紹,我市正在實施一個地方病重大科技專項,探索開發不同加碘濃度標準,進一步預防碘缺乏病。
重慶市疾控中心地方病防治所所長羅興建說,在重大科技專項中,重慶市在璧山和云陽的6個鄉鎮進行食鹽加碘濃度試點研究。"一方面,要防止群眾因碘缺乏而患病,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加碘量過大而產生的碘過剩。"他表示,目前重慶市的食鹽加碘水平為35毫克/千克,試點的6個鄉鎮調整了碘鹽的加碘標準。
據透露,重慶市將在渝東南、渝東北和渝西以及主城地區實施不同的食鹽加碘標準。羅興建稱,在現行碘缺乏病防治機制下,對不同地區和不同人群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可以更好地改善群眾的碘缺乏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