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欧美大片在线看,亚洲欧美日本韩国,国产精品视频超级碰,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VIP標識 食品伙伴網 |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 化妝品 | RSS訂閱
標準動態標準公告中心動態標準化知識文獻檢索
搜索關鍵詞:
下載中心首頁 » 動態公告 » 標準動態 » 國務院法制辦負責人就《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答記者問
推薦文章

國務院法制辦負責人就《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答記者問

發布日期:2009-07-29  來源:食品商務網   復制網址
掃描二維碼 分享好友和朋友圈
核心提示:本報綜合報道《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以下稱條例)已經2009年7月8日國務院第73次常務會議通過。國務院法制辦負責人就條例的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本報綜合報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以下稱條例)已經2009年7月8日國務院第73次常務會議通過。國務院法制辦負責人就條例的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制定條例的總體思路是什么?

    答:《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以下稱食品安全法)已于2009年2月28日經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通過,2009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為了配合該法的實施,自2009年1月起,法制辦會同衛生部等部門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草案)》。其間,法制辦曾先后四次征求了有關部門和地方的意見,召開了五次協調會,同時專門聽取了企業、行業協會的意見,2009年4月24日至5月4日,將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共收到近萬條意見;在充分研究各方意見的基礎上,遵循食品安全監管客觀規律,條例在總體思路上把握了以下幾點:一是進一步落實企業作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強化事先預防和生產經營過程控制,以及食品發生安全事故后的可追溯。二是進一步強化各部門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的職責,完善監管部門在分工負責與統一協調相結合體制中的相互協調、銜接與配合。三是將食品安全法一些較為原則的規定具體化,增強制度的可操作性;但對食品安全法已經作出具體規定的內容,一般不再重復規定。

    問:條例在進一步落實企業的食品安全管理責任方面作了哪些規定?

    答:為了落實食品生產經營者作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條例作了以下三個方面規定:

    一是落實食品生產企業的安全管理責任。生產是食品安全的基礎,保障食品安全,必須對食品生產過程實施全過程控制。為此,條例規定,企業應當建立并執行原料驗收、生產過程安全管理、設備管理等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應當就原料、生產關鍵環節、檢驗和運輸交付等事項制定并實施控制要求;生產過程中發生不符合控制要求的,要立即查明原因并采取整改措施;并應如實記錄食品生產過程的安全管理情況,記錄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二是建立食品批發企業的銷售記錄制度。落實食品生產經營者的責任,要求做到問題食品的可追溯。為此,在食品安全法已詳細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的進貨索證索票義務的基礎上,條例補充規定,食品批發企業應當如實記錄批發食品的名稱、數量、購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或保留載有上述信息的銷售票據;記錄、票據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年。

    三是規定餐飲服務提供者的安全管理責任。餐飲服務屬于食品的消費環節,其安全狀況直接影響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為此,條例規定,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制定并實施原料采購控制要求,確保所購原料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發現待加工食品及原料有腐敗變質等情況的,不得加工或使用。條例還要求餐飲服務提供企業應定期清洗和維護食品加工、冷藏等設施設備。

    問:條例在強化政府及部門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方面作了哪些規定?

    答:為了促使地方各級政府和政府有關部門切實承擔起食品安全監管責任,有效執行《食品安全法》確立的分工負責與統一協調相結合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條例作了以下規定:

    一是強化地方政府完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協調配合機制的責任。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負總責。條例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的協調配合機制,整合、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網絡,實現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和食品檢驗等技術資源的共享。條例還特別明確了縣級、市級人民政府統一組織、協調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職責,規定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統一組織、協調本級衛生、農業、質檢、工商、食品藥品監管部門,依法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食品生產經營者進行監督管理;對發生食品安全事故風險較高的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重點加強監督管理。在衛生部公布食品安全風險警示信息,或者接到所在地省級衛生部門依照條例第十條規定通報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信息后,市級和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立即組織本級衛生、農業、質檢、工商、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防止發生食品安全事故。

    二是明確制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標準規劃等工作的負責部門。條例進一步細化了《食品安全法》的有關職責規定,明確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由衛生部會同質檢總局、工商總局等部門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劃由衛生部會同農業部、質檢總局等部門制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由衛生部負責組織,食品安全標準實施情況的跟蹤評價工作由省級以上衛生部門會同同級農業、質檢等部門負責。

    三是強化各部門在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的協調與配合。在實行食品安全分段監管的情況下,為保證監管工作的整體性和有效性,有必要進一步強化各監管部門間的協調與配合,以實現各監管環節間的無縫銜接。為此,條例規定,衛生部應當向質檢總局等部門通報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數據和分析結果;省級以上衛生、農業部門應當相互通報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的相關信息,衛生部和農業部應當相互通報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和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結果等相關信息;參與事故調查的部門應當在衛生部門的統一組織協調下分工協作、相互配合,提高事故調查處理的工作效率;食品安全日常監管信息涉及兩個以上監管部門職責的,由相關部門聯合公布。

聲明:

① 凡本網所有原始/編譯文章及圖片、圖表的版權均屬食品伙伴網所有,如要轉載,需注明“信息來源:食品伙伴網”。
② 凡本網注明“信息來源:XXX(非食品伙伴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郵箱:bz#foodmate.net(發郵件時請將#換成@) QQ:363986600

 
 
[ 動態公告搜索 ]  [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相關動態公告
按字母檢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標準
按字母檢索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