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涼茶市場每年以40%的速度增長,但是行業蛋糕膨脹之后品牌眾多,良莠不齊。筆者昨日從有關部門對省政協委員的答復中獲悉,省衛生廳將依法加強涼茶廣東省地方標準制定工作,爭取早日出臺涼茶地方標準。
今年省"兩會"期間,省政協委員黃富強提交提案,建議由廣東制定地方標準后盡快上報國家標準化辦公室形成涼茶國家標準。
據介紹,借助著2006年成為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氣勢,廣東涼茶市場每年以40%的速度增長,涼茶產銷量勢頭正旺。據預測,到2010年,涼茶產銷量可達6000萬噸。
然而,涼茶行業也顯露出幾絲隱憂。一方面,行業蛋糕膨脹之后,品牌競起,山頭林立,良莠不齊;另一方面,作為成熟行業的標志---"行業標準"的缺失使得有關部門對涼茶業的質量監測和管理無從下手,難以落實到位。
為防止出現其它行業的"公共危機",黃富強建議,應由廣東制定地方標準后盡快上報國家標準化辦公室形成涼茶國家標準。"因為涼茶發源于兩廣地區,而且涼茶使用的中草藥材很多只是嶺南地方的特產,而北方中原地區可能對一些食用、藥食同源的藥材沒有太多認識。因此,建立地方標準,廣東責無旁貸。"
近日,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對此作出答復。
省質監局介紹,6月1日起實施的《食品安全法》的有關規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制定、公布,國務院標準化行政部門提供國家標準編號。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組織制定。
省質監局透露,自2009年6月1日起,省衛生廳依法承擔地方食品安全標準和行業標準制定及企業標準備案工作。省衛生廳將依法加強涼茶廣東省地方標準制定工作,省質監局將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涼茶地方標準的制定工作,爭取早日出臺《涼茶》地方標準,并爭取將地方標準上升為涼茶國家標準。